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翻阅旧报发现:在新千年以前,万向的新闻多发生在国内;新千年以来,有关它在欧美进行资本运作的报道突然增多了——
鲁冠球:推着购物车逛世界
从创办至今,本报对有“常青树”之称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翻阅旧报,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新千年以前,有关万向的新闻事件大多发在国内:1994年“万向钱潮”上市,1996年推出“西进计划”,1999年提出“奋斗十年添个‘零’”——到2009年日创利润1000万元……而进入新千年后,有关鲁冠球在海外资本运作的报道突然增多。
有人打比方说,在过去的几年里,鲁冠球一直推着购物车奔波在全球各地。现在,他的购物车里已装着18家海外企业——万向先后在欧美7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家公司。
最近的一次收购发生在去年8月,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至此,万向在国内和国外都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此次收购后,鲁冠球多年来全力打造的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跨国公司的框架已经若隐若现。也就是说,万向已将国内领先战略提升至全球开拓战略,要以美国为基地建立国际市场网络,形成出口、配套、维修各占1/3的格局,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用鲁冠球自己的话来说,万向正在全球市场上进行“世界拼图”。
记者:万向的目标是成为“拥有思想的现代公司”。那么,大举在海外参股、收购、组建企业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
鲁冠球:3年前,在庆祝万向创业30周年大会上,我们提出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即到2009年,力争实现日创利润1000万元。为此,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万向要以全球产业大调整、大分工为依托,打造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一个中心源,其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引进来”,就是继续加强与国内各大主机厂的战略合作,利用汽车厂将精力集中到整车,将部分零部件列入社会采购的机会,把企业办到主机厂附近。最终与国内有实力的汽车厂逐个联合,盘活国内市场资源,占领市场。如果国外大的汽车厂和零部件企业有更好的技术与管理,就三方合作,共建同盟、共占市场。
“走出去”就是与国外同行进行联合,与国外汽车厂建立战略同盟,纳入全球采购体系。通过收购换市场、控股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多种形式,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多途径挤占国外市场。如果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就在当地生产,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回国内生产。对接国际产业链转移,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记者附记:在海外收购同类企业是万向做强主业的一环。事实上,在海外进行资本运作的同时,万向在国内也举措频频。一方面,它与二汽武汉神龙、哈飞、南京跃进组建了合资公司,分别为其配套制动器、底盘和传动轴;另一方面,位于杭州的20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也正在规划,这是万向迎接全球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平台。)
记者:万向的海外营运中心——万向美国公司1994年成立,到去年营销额近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这与大规模的资本运作有很大关系吧?
鲁冠球:海外收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1997年前,我们在欧洲市场上主要销售的是十字轴万向节;收购AS公司以后,由此成立的万向欧洲公司就成了我们拓展欧洲轴承市场的据点。收购UAI公司,每年不仅新增了7000万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也至少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定单,大大提升了整体效益。
(记者附记:用股权换市场、让利换市场,一切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是鲁冠球这一阶段跨国经营的指导思想。而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他只选择“会下金蛋的鸡”。UAI公司吸引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这家上市公司,万向可以直接到海外融资,打造完整的资金链。舍勒公司是美国市场上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拥有的万向节技术专利全世界最多,被整体收购后,现在都为万向所有。
对这些会下“金蛋”的鸡,万向“看”得很严。对AS公司,以60%控股;对ID公司,以51%控股;对美国LT公司,收购3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对UAI公司,除了拥有2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担任共同董事长外,协议还授权万向美国公司必要时可以实际拥有的58.8%的投票权确保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记者:我注意到万向“走出去”与国内其它企业的一点不同之处:海外公司全部设在欧美发达地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鲁冠球:进入国际市场,是先去东南亚还是先去欧美,是进入华人圈还是进入主流社会,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如果进华人圈,通过中国人之间的介绍,生意可能马上就能开展。但是,这样仍然处在中国文化当中,还是中国人的思维。而且,到一定时候就会停滞不前。最后,我们选择了进入主流社会,融入本土化。起点高了,发展速度就会快起来——万向美国公司已被评为美国中西部发展最快的中资企业。
(记者附记:本土化,包含人员、管理、资本、产品各个层面的内容。万向美国公司有480多人,国内派去的只有5人,其余都是当地招聘的,薪酬也完全按当地的标准支付。虽然人员成本高,但他们实现的效益也高,万向美国公司已在欧美7个国家建立了子公司,在50多个国家形成了营销网络。
同时,万向美国公司的财务账目、法律事务等都委托当地机构承担,在公司所在地芝加哥最有名的银行开户,连广告都要在主要媒体上做,因为这样容易取得客户信赖。)
记者:为什么万向要在海外进入与主业关系不大的保险、投资等行业?万向在转型吗?
鲁冠球:我们没有转型,而是战略的扩展和延伸。我现在是天天在积累,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考虑进入汽车产业。我们过去搞汽车零件,后来搞部件,现在搞系统,但我们的总资产才100亿元,如果积累到1000个亿,又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国外核心技术合作,就可以拿100个亿去发展汽车了。
30年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今天的规模,能够生存下来已经不错了。前20年,万向每过10年,日创利润就会加上一个零,以后10年的目标还是添个零,但再接下去这个零一加就会数字爆炸了。为此,我们创办了几个投资公司投石问路,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形成跨国大集团做准备。(据《浙江经济报》/杭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