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热点跟踪
围甲冠军看新湖
拥有李昌镐、马晓春、俞斌等超一流豪华阵容的新湖队逐鹿纹枰,一句话我不夺冠谁夺冠!
更多报道请点击

浙江劳模
“工作着是美丽的”,让我们为劳动喝彩,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喝彩。
更多报道请点击

关于壁垒
中国加入WTO,一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壁垒将逐渐淡化,然而非关税贸易保护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新的威胁。
更多关注点击此处
绿城能赢球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绿城现在是,球队实力差,伤兵黄牌一箩筐,老瓦又被罚,都这样了绿城能赢球吗?
更多报道请点击
  返回主页
   
  陈金义:靠买店扬名 欲卖股成家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耗资百万买下沪上六家店,陈金义自此浮出水面;如今,他要吸引人家来买金义集团部分股份,走“强强联合”之路——

  陈金义:靠买店扬名 欲卖股成家

  新闻回放:

  1992年10月15日,上海新锦江饭店。

  上海黄浦区7家国有集体商店公开拍卖会正在举行。一位手持89号牌的买家频频举牌,最后以145.1万元买下了其中的6家店。

  拍卖会一结束,89号立即被记者们包围了。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位大买家竟是来自浙江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企业家!

  第二天,包括本报在内的国内外50多家报纸报道了浙江农民抢滩沪上的“壮举”。陈金义一时扬名天下。

  今天再次回味10年前的那次“壮举”,陈金义依然有几分得意:“这是我创业历程中的一次蜕变。”

  人们都说陈金义善抓机遇。事实上,捕捉机遇正是陈金义资本积累和金义集团发展壮大的催化剂。

  在1992年之前,陈金义打工、贩蜂蜜、办实业,已拥有资产6000多万元。这时,对陈金义而言,缺乏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机遇。

  “10·15”拍卖会,在陈金义眼里就是这样一个机遇。当时,他的想法挺朴实: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高起点。除了这一层想法,陈金义还有一份朴素的感情:上海是他原始积累的福地,一张小小的股票认购证,使他发了上千万元的“意外之财”。 不过,还有一个隐秘的想法,陈金义始终没对外人提起:利用这次拍卖会,试探一下改革的政策到不到位。他是拎着300万元来到拍卖场的,万一不成,这300万元权当交学费!

  “10·15”拍卖会让陈金义一战成名。不仅如此,陈金义此举还与同期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相符合,因而引发了理论界关于“陈金义现象”的讨论。这次出击,与其说是陈金义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机,还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陈金义。因此,它也是中国私营企业“浮”出水面的标志。 “1992年,在我的创业历程上是一个转折点。”陈金义这样对记者说。的确,1992年后,金义集团的一系列举动屡屡引起人们的关注:投资三峡库区,兼并涪陵5家企业;打破家族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北上黑龙江,收购五大连池……

  每一次选择,都有人说陈金义“傻”。如果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陈金义或许还有更好的选择。而他偏这样“傻”,有着更深层的理由:“投资三峡库区,成为一次性接收淹没、半淹没企业数量最多的私营企业,但我带去了‘浙江精神’,为浙江人争了光!收购五大连池,我更为浙江人争了光!五大连池的水,23家企业开发了十几年都没开发好,为什么浙江人一去就成功了呢?这也是为浙江人争光嘛!”

  这样的理念也体现在陈金义的乐善好施上。有人说私营企业就是“惟利是图”,陈金义偏要扶贫助教、扶残敬老、捐资慈善事业,为灾区捐款、捐物……几年来,陈金义为社会公益事业已捐出1200余万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陈金义的下一个目标是资本经营。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痛苦的蜕变。因为从私人掌控的企业到社会公众监督的股份制企业,责任的大小不言自明。“为了企业的发展,我别无选择。”陈金义这样说。

  记者:十年来你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

  陈金义:我从桐庐的小山村出来,以500元钱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金义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我虽然吃过千辛万苦,但已从一个青年农民成长为一个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学会了游泳,初步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

  在宏观上,十年来我经历了党和国家对非公经济逐步加大支持力度的一个过程,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的地位日益提高。可以说,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有生机勃勃的今天,也不会有金义集团的今天。因此,现在党的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最满意的。

  记者:十年来自己最不满意的事或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陈金义:想不起来。

  记者:下一个十年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陈金义:金义集团也将与《浙江经济报》一样,跨过十年的风雨历程。常言道:十年磨一剑。因为有了过去十年的基础,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今后的十年,金义集团将二度腾飞,进入高科技领域,实现市场国际化、品牌全球化,还要争取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据《浙江经济报》/刘冬赋)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