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农民·市民
嘉兴市秀城区汇农村15组的沈春观夫妇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直靠村里救济,70多岁了居然交了好运。2000年,老两口的土地被嘉兴一中征用,嘉兴市政府实行“土地换社保”的方式,使失去土地的沈春观夫妇纳入社保范畴,每人每月领取398元退休养老金,颐养天年。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到了暮年,居然享受了市民的待遇。千百年来“土者恒土,农民恒农”的铁律,在嘉兴的城市化进程中就这样轻松地被彻底打破。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称,嘉兴市的“土地换保障”征地新机制,对中国城市化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为高。城市化,关键在一个“化”字上,要化市为城,化农民为市民。但现实是许多地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除了得到一笔安置费外,他们依然是农民。而嘉兴的“土地换保障”征地新机制,为全国找到了化农民为市民的根本途径。
据了解,1993年之前,嘉兴市实行谁用地、谁征地、谁安置的办法,造成安置标准、补偿标准不统一,相互攀比互相抬价,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从1993年开始,嘉兴市实行与统一政策、统一安置相配套的统一用地,由市统一征地办公室直接承担市区的统一征地工作,不仅保证了被征地人员的统一政策、统一安置,而且有效地抑制了征地成本的不合理上涨。
嘉兴市统一征地办公室沃主任告诉记者:“土地换保障”分几种情况:男的60周岁、女的50周岁的老龄段,政府为他们缴纳15年养老保险,从签订征地协议的次月起被征地农户可到社保局领取养老金;男的45周岁,女的35周岁的大龄段,政府也为他们缴15年养老保险,在到退休年龄前每月领160元的生活补助费,到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16周岁以上的青年段,一次性领取8000元安置费,同时免费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由劳动部门免费提供2—3次就业机会。
像城里人一样工作、生活,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如今在推进城市化的嘉兴,农民的梦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圆了。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安置,会不会增加征地成本?沃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1993年到2001年,嘉兴市区规划内累计征地2.8万亩,进入养老保险安置1.5万人,据测算人均安置费为4.2万元,在全省属于中等水平。
嘉兴市把原来给村的土地补偿费的大部分和安置费一起直接划入劳动部门的“安置费”专户,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减少农村因土地补偿费的使用而引发的矛盾。(据《浙江经济报》/金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