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绍兴,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大城市的典范
古城·新城
慢悠悠的乌篷船,清洁的石板路,青砖瓦房,各类古迹……这是原汁原味的古城绍兴;年成交布匹20亿米的亚洲最大的轻纺城,规模相当于一个台湾宝岛的绍兴县轻纺业,初具规模的袍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速公路、立交桥四通八达,城市广场气派非凡……这分明又是现代化的绍兴。在这里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如此和谐有序。犹如神来之笔描绘出绍兴城市化的新图画。
绍兴市委书记冯顺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设一个城市首先要“心中有城”。绍兴城市发展的理念是把绍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具有江南水乡风光和产业依托的长江三角洲中的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
以前一说到绍兴的古城特色,一古就僵、一古就死,关键原因是城市建设总是围绕老城区搞摊大饼式扩张,结果古城保护不好,现代城又建不起来。现在绍兴中心城市围绕建设100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按照“扩市区、迁县址、统规划”的原则,全面拉开了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城市发展框架。其中越城组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柯桥组团作为以轻纺为特色的现代工贸新城区,袍江组团建成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一城三府”曾经让只有101平方公里的绍兴市区陷入机构重叠、条块分割的困境之中,市政府、县政府、区政府,政府间协调困难,无效劳动很多,重复建设的浪费更是惊人。它使古城绍兴像一只被草绳绑紧的螃蟹,有劲无处使。
绍兴县政府搬迁柯桥,如神来之笔,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在老城区确定了八字桥、越子城、书圣故里、西子路、鲁迅路等7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总面积188.7公顷,按照历史与仿古建筑,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景观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机结合的要求,进行保护和开发。长达12公里的环城河,过去曾因污染而发黑发臭,绍兴市投资12亿元进行综合整治,沿河新建了稽山园、鉴水苑等八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主题公园,给江南水城增添无限风情,环城路整治两年多迁出企业300多家,老城区不再有污染企业。如今夜游环城河,岸上粉墙圆洞曲径,花丛柳影,尽显江南风流。
柯桥城区在去年完成投资2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3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袍江工业区经过一年半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25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引进工程项目77个,总投资达54亿元。(据《浙江经济报》/金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