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热点跟踪
围甲冠军看新湖
拥有李昌镐、马晓春、俞斌等超一流豪华阵容的新湖队逐鹿纹枰,一句话我不夺冠谁夺冠!
更多报道请点击

浙江劳模
“工作着是美丽的”,让我们为劳动喝彩,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喝彩。
更多报道请点击

关于壁垒
中国加入WTO,一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壁垒将逐渐淡化,然而非关税贸易保护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新的威胁。
更多关注点击此处
绿城能赢球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绿城现在是,球队实力差,伤兵黄牌一箩筐,老瓦又被罚,都这样了绿城能赢球吗?
更多报道请点击
  返回主页
   
  有效产权组织是最核心的内容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话题一:民营经济阶段划分的脉络

  1.历史背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角度看,民营经济(北京有人提出叫“民本经济”)一天也未停止过,比如即使是中国解放初期“一化三改造”完成之后,集市交易也还是存在的,这种集市交易其实也就是民营经济。

  那么,为什么“民营经济”的概念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被“显化”呢?最大的原因在于农村家庭生产责任制推行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富余出来,使得这些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专门从事工业和农副产品交易。所以说,我们的民营经济一开始时,更多的是农业的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民营经济。

  2.阶段划分: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划分阶段?我认为可以从这么几个层面去划分:

  ——从空间角度看。

  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初创阶段。在这个初创阶段,大多以家庭工业、村办企业、乡办企业等形式为主,劳动力从农业生产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而在本乡本土创办企业。

  二是依托城市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量的乡镇企业迁入“开发区”、“工业区”,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

  三是“虚拟化”的新阶段。比如广东“顺德”,总部在香港,研发在日本,成品在广东,配套产品在全国各地,浙江的一些民企也开始了“虚拟化”的经营模式。

  ——从经济资源主导作用的角度看。

  有人说民营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靠胆力;80年代靠实力;90年代靠智力。目前,浙江民营经济更多的是资本型的,以资金为主要资源;但毕竟会走向智力型,智力资源会逐渐成为主导作用。古典企业走向现代企业。
——从产权形式上看。

  浙江民营经济的产权形式也在变,从原来的“家庭制”走向“两权分立”,再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综上所述,浙江民营经济的阶段划分可以用“本土化”、“城市化”和“国际化”三个词来概括。

  话题二:浙江民营经济的核心;国际可比性与政府推动的职能

  1.“核心”问题——有效产权组织

  经济学家诺斯的“有效经济组织”说认为,“民有”、“民营”、“民富”的原动力是“有效产权组织”。浙江民营经济特点就是权责相称、责利同步。而中国加入WTO以后,真正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份额的也还是浙江民营经济。推究起来,就能发现: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有效产权组织”,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与世界融通的,是市场经济和天然拥护者,制度因素很优秀。所以,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浙江出口外贸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首先能挤入国际市场的也是以“有效产权组织”为特色的民营经济。 所以,你们问我:“温州模式”或“浙江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我依然回答是“有效产权组织”。为此,我认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如果没有产权的改革就是空的改革。”就以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浙江的出口总量绝大部分是民营经济的;我们的纯国有企业小车总是搞不好,而要与外国合资,或是李书福这样一位“后来者”,因为其有效的产权组织的特点而飞速发展。

  2.国际可比性——专业化产业区

  浙江民营经济的专业化生产区很像意大利的“块状经济”模式,这是因为,生产力越发达,专业分工越彻底,浙江经济已经向专业化发展了。这也符合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以后产生更大效益,所以,浙江区域经济其产业化的特点非常鲜明,而且分工极其精细,比如温州的打火机,上百个零部件都是专业分工的,而这种分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政府职能——只做生产关系的文章

  政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企业聪明;其实,企业比政府要聪明,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的水冷水暖,水中的“鸭子”比你要早知道,所以,政府只能做生产关系的文章,所谓“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之要求就是这个含义吧;不能直接做生产力的文章,但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加入WTO以后,政府更是明确被限定,不能对产业实行补贴。昔日,“秦池”、“大禹”等政府扶持的案例也会被视为“不可以”。职能要科学化,继续通过外部力量、立法推进以及理性的领导工作,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将进一步改变,比如补贴,政府领办一般竞争性生产企业等。

  那么,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企业最讨厌的事,政府帮它解决了;企业最需要的,给它满足了,这就能极大地推动企业发展,比如说,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离土不离乡”的初创阶段走向依托城市空间的阶段,政府就要考虑给他们造更多的“套房”,因为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它要引进人才,要绿地,要宽带,要安全,要排污等等,这个时候,政府就应尽可能地满足发展中企业对“套房”的需要,特别是每个企业不愿而现实必须要解决的公共产品。(据《浙江经济报》/王挺革)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