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关键数字:有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我省民用汽车合计855642辆,私人汽车266182辆。十年来,汽车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开着汽车向别墅进军”等等都成为目前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进口车降价
20世纪90年代初,省政府有车控办,买车要批条子,所以只有政府官员才有机会乘坐进口车。而十年后的今天,大街上到处都跑着进口车。这是入世后关税下调带来的大实惠。期待已久的轿车全面降价时刻终于来到——奔驰S600由去年的230万元狂减至165万元左右,宝马520I由63万元降到58万元左右,新款的丰田佳美为38万元左右、大宇蓝龙由17.2万元降到15.2万元。
入世后进口车降价,使所有国产各档汽车的竞争比以前都更加激烈。对国产轿车而言,各个级别的轿车都存在涌入国门的重量级竞争对手,如高档车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车,中高档车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车,中低档车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车。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与国外汽车竞争中,国内的任何品牌车谁都别想在保护之下搞特殊了。面对让人心动的车价,消费者买高档次的进口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私车上牌免费
一直以来,国内车价远高于国际水平。说起汽车来,如果你是杭州人,以前还要搁着车牌这桩心事:杭州市从1997年开始对自备车牌照实行有价竞投,其价格从1997年、1998年的3万元,降到1999年的2万元,又从2000年起降至1万元。拍牌买车,意味着花钱“买”一个花钱的资格。为此,为了省下除了车价本身的这笔附带费用,杭州私家车主套公牌、上租赁牌照、上周边县市或外地车牌等办法,已是公开的秘密。
正如杭州市政府向公众表态时所说,取消私车上牌费用,应当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是适应“十五”计划中“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要求的。事实证明,杭州市民购车热情受到政策的刺激程度显而易见。据统计,仅五一节头一天,市车管所受理杭州市区登记上牌车辆657辆,最终有509辆成功上牌,到5月3日,杭州车管部门分设的4个上牌受理点就受理了1000余辆新车上牌。到目前杭州车管部门共计受理上牌车辆接近4000辆。
十万元家轿圆了买车梦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你得知有一个朋友买了一辆车,不管它是进口还是国产,都会让你感到惊愕,就好像朋友买了一架飞机一样。但是现在,如果再有一个朋友三天前还是骑着两只轮子上班,三天后就开着四个轮子来上班时,你也不会表示特别的惊讶。如果你现在是拥有驾照的本本族,咬咬牙,也完全可以买回一辆10万元的家庭轿车。
一两年前,当十万元以下被俗称为经济型的轿车纷纷上市时,为车市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被看成是将来普通老百姓购买的主要车型,其市场潜力最大,国内外厂商也高度重视。例如POLO、富康988、派力奥、奇瑞、夏利2000、赛欧、赛欧SRV等都是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据业内人士估计,经济型轿车的势头在2002年还会上扬,会继续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
1996年以后,我国每年新增的汽车保有量中,私人汽车增幅都在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私人拥有的汽车,可能已占到汽车保有量的50%左右。
接受两厢车
外观是轿车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容易激起人们购买欲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人看到的轿车都是来自美国、日本的三厢车,例如皇冠、标致、福特等,所以在心里造成了一个“轿车必须有头有尾”、“三厢才是轿车”的观念,三厢车的造型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购车时,人们由于观念使然,都会选择三厢车,使具有高新技术、优美外形、高安全性的两厢车十分委屈。许多人也许还没忘记,神龙公司最初在1992年把两厢车引进中国时,声称“这是为家庭而造的车”,主要目标市场就是私人购买、家庭消费,但很多中国人却难以接受这种有头无尾的车,只是因为省油而得到众多出租车主的青睐。在国内,最早大批购买两厢车的是一些演艺界人士、航空机组人员、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和新闻界朋友,因为这些人是最早接触国际流行时尚的,可说是见多识广,观念较新,因而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来自东欧、北美国家的两厢车成为最早那拨腕儿的座驾。
甚至在一些“圈子”里,是否选择两厢车将反映车主是不是“老土”。两厢车也成了衡量“现代”、“时髦”、“潮流”和“时尚”的标准。(据《浙江经济报》/张巧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