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日电 两年前,面对本报记者有关盈利的提问顾左右而言它;现在仍是互联网的冬天,但他接招了——
马云:我们现在过得很滋润
两年前,马云曾对本报记者说:“现在阿里巴巴甚至整个互联网产业就像一个3岁小孩,你能问3岁小孩一年挣多少钱?”两年后,马云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阿里巴巴从3月份开始全面收费了,三年来‘烧’掉的钱今年一定要赚回来!”
退步原来是向前
阿里巴巴会客室的墙上,金庸题写的“西湖论剑”四个大字见证了网络江湖的一段风云。马云说,从烧钱到赚钱,阿里巴巴的转折点是2000年的“西湖论剑”。
2000年9月,金庸在马云盛邀之下,主持了时称“西湖论剑”的“天堂硅谷网络峰会”。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和马云齐整整在打着“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横幅的会场里坐定。
峰会以后,马云似乎突然嗅出了什么。第二天,他和他的团队在公司开了个会。从这天起,阿里巴巴宣布进入高度危机状态,公司战略开始调整为Back
to China(退回中国)。
这之前,阿里巴巴的策略是迅速打出去,在海外抢占市场,为亚洲的中小企业打开海外市场。马云把这个战略总结为“避开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但那时阿里巴巴毕竟还不是实力球队,在世界杯踢球既有视野广、升值快的一面,也有成本高、管理难的一面。而Back
to China战略,马云说,“我们是以全球的眼光在当地制胜。我们的拳头打到海外,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应该迅速回来,在当地制胜,形成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来。”
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役不仅是阿里巴巴的自救之举,同时也颇具杀伤力。有很多学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也跟着他们打到海外去,结果来不及回头,最终死掉了。
时隔一年,金秋的杭州依旧香在一地桂花里,金大侠的笑靥依旧和煦如风。剑犹在,而人事已非。惟有马云,在操办又一次峰会的忙碌之余绽开了核桃仁般的笑脸。
传统企业觉得好就行
“阿里巴巴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非常专注。”马云说,“我们坚持认为,我们所做的东西只要业界——不是IT界而是传统企业觉得好就行。”
这个观点与马云以前的另一个观点相得益彰:“与其把阿里巴巴说成是电子商务公司,不如说成是电子服务公司,阿里巴巴是为商人提供服务的公司。”
在网络最火热的年代,有很多机会光顾阿里巴巴,比如上市。但马云最终都说了NO。马云明白,上市之后,纳斯达克的涨跌和资本的急功近利必会影响公司的策略。
但马云也有说YES的时候,他对记者说:“如果明天我们发现一个比互联网更好的东西可以为会员服务,我们马上就会丢掉网络,毫不犹豫。”
阿里巴巴度过初创时期
今年4月份的日本《日经新闻》杂志评价说,阿里巴巴度过了初创时期。马云说,标志是去年12月的盈利。
在与媒体斗智的许多回合里,只要谈到阿里巴巴的盈利机制,马云就会以一个灿烂的笑容化解所有的追问,但现在他肯说了。不仅如此,心情不错的马云问一答二,对2002年上半年的业绩也有所透露:利润正以两位数增长。但他声明:“阿里巴巴只是掌握了赚钱的手段,而没有盈利模式,因为形成模式是很难的,没有10年8年不行。”
自3月份改变了免费服务策略后,阿里巴巴以销售“诚信通”、“中国供应商”、广告等三大产品为主,但同时控制着自己的付费会员数量。“我们还没有更大的服务能力。”马云解释说,
“少做一点,做好一点。”
虽然阿里巴巴的收费决定引起不少非议,“但势在必行,”马云似乎在表决心,“我对董事会说,要有失去部分会员的心理准备。不过我相信,从这里得到实惠的大多数客户会支持阿里巴巴的决定。”
从马云公布的新战略来看,阿里巴巴确实走出了它所身处的行业中普遍的茫然状态,进入有步骤的发展阶段。这也许正是《日经新闻》评价的含义所在。
答 客 问
记者:这些年来你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马云:是人的成长。我发现在阿里巴巴公司呆过两年以上的员工比以前都成熟了很多,我们的创业团队也具备了冲击国内一流企业的素质,这是来我最满意的事情。
记者:这几年里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马云:做过的事情我从不后悔。在公司成立至今短短3年内,我们几乎是小错天天有,但我认为这些错误是阿里巴巴的年轻人以后创业的最大财富,我不会为此后悔。
记者:下一个10年您最想做什么?
马云:我最想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把阿里巴巴带好,把阿里巴巴创建成一流企业。40岁后,我要从CEO的位置退下来,去阿里巴巴商学院做老师,把这些年的错误、磨练与挫折和年轻人分享,培养下一代企业家。(据《浙江经济报》/徐益平
岳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