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日电 弹指一挥间。
众多的乡村变成小城市,无端中又生出许多娇艳迷人的人造景观,与自然天成的浙江山水汇成繁星点点,吸引着忙碌的人们在节假日里享受休闲的情致。
离别家乡十年的游子回到故乡时一定是满脸惊愕:“变了”,“变了”,找不到昔日的破墙窄巷,闻不到河水里发出的臭味……
10年,一段不短的日子。
浙江人的日子镀上了一抹亮色,因为“小康”已经成了许多百姓真实的生活。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65元。这个数字是带着丝丝暖意的;而杭州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数字也令人感到一种自豪。虽然还有个别地方还未彻底脱贫,虽然就业的压力有时给人带来“忧郁症”一般的感觉,但毕竟越来越多的山村实现了下山脱贫,或是寻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的人快乐地工作着。
君不见三代同居蜗室的时代演变成排屋、公寓的时代?而男人、女人的年龄,由于心情的愉悦、营养的滋补、保健和美容的作用而虚化了界线。是的,“砖头机”从显贵的身份跌落为无人问津,而同时,众多的民工朋友都揣上了精致小巧的手机;某一天,一个单位的院子里停满了私家车;社区里,健身活动室、图书室、卫生院、警务室、家政服务部等各种机构、场所全都向你微笑。这个时候,你不由得不感慨地说,是啊,我们“小康着、幸福着”。
也许只有年长的人才能体会得出来:10年,年轻的一辈怎么“变色”得这么厉害?年轻人不仅喜欢把头发染成金色、黄色、棕色,还喜欢生活在虚拟的网上世界。那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只要动一动手指,移动一下鼠标,就可实现环球旅行。而许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终于挡不住诱惑,纷纷自投“罗网”。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为了看新闻,或是做生意……
变化还在继续,蓝图更加美好。
“浙江人”,一个日益响亮的名词,这个名词会因“现代化”脚步的日益临近而日益显出魅力。而浙江人的生活,会渐渐地流溢出一种蜜汁,让人禁不住称一声:“好甜!”(据《浙江经济报》/徐王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