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01日电 用爱呼唤——英雄醒来
闷热的杭城,有一处异常宁静的空间———杭州市117医院重症监护室。
“冠清,你把手抬起来。对!再抬高一点……”
瘦小虚弱的崔永霞,无力地躺在与丈夫、29岁的驻浙某部机枪连副连长李冠清不足2米远的另一张病床上,耐心地“指挥”着丈夫。伤心过度的她,也挂起了吊针。
刚从高度昏迷状态中恢复了一点意识的李冠清,吃力地抬起了他那只在生死关头救了战士性命的手,然而只过了一会儿又掉了下去。崔永霞的双眼湿润了,但与前几个月的昏迷不醒、时有癫痫发作相比,丈夫受重伤5个月来的进步,已让她很安慰了。
崔永霞将一张李冠清抱着女儿的照片塞到丈夫的右手里。记者在监护室外看到,好几回,李冠清费力地举起照片,轻轻地放到唇边。部队领导见状,悄然泪下。
英雄抉择——生死3.7秒
2月21日,是在家乡财税局做会计的崔永霞一生最刻骨铭心的日子。
那天上午,驻浙某部新兵大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考核。新战士们既兴奋更有些紧张,这可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摸到这真家伙。
刚满18岁的广东新兵陈燕贺上阵了。看到小陈握着手榴弹的手仍有些微微颤抖,李冠清微笑着鼓励他:“别怕,放开手脚使劲往前投就行了。”他揭开了防潮纸,将拉环套在了小陈的小手指上。小陈便挥臂引弹。岂料,就在挥臂这一瞬间,心情紧张的小陈还是不慎将拉了弦的手榴弹,滑落在脚后跟的地上。
“快卧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冠清喊着一跃而上,奋力将小陈推入左侧避弹坑,但在他顺势猛跑了约10米时,“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正在卧倒的李冠清不幸被一块瓜子大小的灼热弹片击中了左脑……
他爱亲人——更爱战士
噩耗像晴天霹雳,正在部队探亲的崔永霞昏倒在医院的走廊上。
她怎么能接受这一现实?几个小时前,丈夫还笑着对她说:“你们娘儿俩来了一段时间了,也没时间好好陪你们,后天是双休日,咱一家子到城里转他个遍。”
与丈夫结婚两年多,相处仅有两个月。但对李冠清的爱兵之心,崔永霞深有感受。“去年底,他不肯休假,我只好一个人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千里迢迢地从老家河南省西平县赶到部队。可他还是每天只在吃饭时才回来一下,一搁下饭碗就匆匆往新兵连里赶。”
“春节部队也放7天假,我想到城里看一看。他说,要逛你自己去逛吧,这个时候新战士最想家,得多陪陪他们。正月初二驻地附近发生山林大火,救好火后,他抱来了一大堆又黑又脏的军装,叫我帮忙洗了整整一个晚上……”
有诉不完的“怨言”,更有道不尽的爱。为让李冠清早日苏醒,崔永霞每天在病床前把结婚两年多来的百余封“两地书”轻声读给丈夫听。读着,读着,她的泪水扑簌扑簌地滴湿了信纸。
深情祝福——好人平安
“舍得付出无私爱心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爱心。”
战士们轮流着守护连长不肯离去,通信连女兵连夜折来了108只千纸鹤,驻地卫校的学生录制了自唱的《好人一生平安》,古稀老人徒步前来探望……李冠清受伤后,有许许多多崔永霞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带来了对英雄的无限感激、敬佩与祝福,也使她知道了丈夫更多的“平常”小事。一件件,一桩桩,令她感动……
“冠清有那么多牵挂着的人,我相信他一定会清醒过来,一定会重新回到他深爱着的部队和战士身边。”默默地深情注视着还昏睡的丈夫,崔永霞的泪光中,映射出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心。
■背景粘贴
李冠清,河南西平县人,1991年12月入伍,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驻浙某部三营机枪连副连长。先后两次带领所在班、排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9次受到嘉奖,5次被评为尊干爱兵模范。受伤后,驻浙某集团军党委为李冠清荣记一等功,并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据《今日早报》/朱海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