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8日电 在昨日的高考咨询会上,大多考生和家长喜欢询问高校预测的录取分数线,再根据自己的高考估分来对号入座。市招考办有关人士提醒考生,在录取未开始之前,谁也不能准确预测录取分数线。
昨日,不少外地高校不仅提供了往年的录取分数,还提供学校所估的今年录取分数线。如中南大学比去年上浮5分,东南大学上浮10分。
据他们解释,这种估计分数线是根据往年的分数和“大小年”现象确定的。所谓“大小年”,是指上一年某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了,今年由于报考人数增加,升高了录取分数,而原来录取分较高的学校和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减少,又相应降低了录取分数。
有关高校称,估计的录取分数线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至少能反映该校在同类学校中的层次。
市招考办有关人士则提醒家长和考生,每年的考生不一样,试题难易不一样,成绩分布也不一样,谁都难以测准录取分数线。
我省去年“高分落榜”者多,他们大多复读,目标就是名校。今年仅我市就有5000多社会考生。他们有可能导致名校录取分数线的变化。
另外,分数线的高低变化与全省考生的实际报考情况是相一致的,水涨船高。
省内高校在提供估计分数线时比较慎重。据了解,去年,本地一所高校招生咨询时,预估分数线过高,导致不少考生望而却步,结果录取分数线下滑;而另一同类高校估线相对较低,大批考生填报,最后实际录取分数高出近10分,导致大批学生落榜。
有关专家建议,考生在考虑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能孤立、单一地了解某年某校某专业的最高和最低录取分,而应对该校该专业近三年来的录取分有个全面了解。(据《长江日报》/胡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