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8日电 至10日高考基本结束,昨天一位考生家长反映,他女儿由于估分成绩不太理想,竟然绝食。记者随后从心理专家处获悉,据多年经验表明,高考之后,由于考生突然放松,加上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对于考生心理的“嘘寒问暖”比起考前考中明显减少,90%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落与不满,尤其是考上不够理想的大学或专业的考生。专家建议家长在这段时间应特别注意,要像平时一样给予考生“心理关怀”。
心理关怀应该善始善终
昨天,一位考生家长向本报反映,女儿由于估分成绩不太理想,自前晚以来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昨日一天更把自己锁进房间,一口饭也不吃。家长想和她商量如何填报志愿,她也显得非常脆弱,“动不动就哭”。现在,家里连亲朋打来的电话都不敢谈论高考问题,害怕刺激了孩子。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林勇强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每年高考过后,许多考得不好、发挥失常以及考试现实与期望值有心理落差的考生都普遍存在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种种不良情绪,个别心理脆弱的考生更出现了自杀等极端行为。去年考上我省一特区大学的外省考生,就是因为没有考取理想中的名牌大学,在家长送至学校后不久跳楼身亡了。
林医生说,对于高考考生的心理关怀应该善始善终,考后关怀容易忽视更须注意。往年,大家对高考落榜考生的关注比较多,因此在其他环节上形成了一些心理卫生的“死角”,比如估分、填报志愿和拿到不理想的录取通知书等敏感时刻,考生都容易出现被人忽视的心理问题。
让孩子多做家务多活动
专家建议,考生考得不理想的话,家长首先自己要放松心态,不要表现出失望。其次要注意开导孩子,让他做些家务,进行体育锻炼等,这样会让考生的情绪有所改善。如果孩子情绪还是不高,性格更内向了,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考得比较好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积极为大学生活做准备,培养他的生活和学习能力,让他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学会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此外家长要利用高考后这段时间,安排一些活动,在让孩子得到放松和休息的同时,使他的理想、责任心、生存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价值观。可以做家务,出去打工,到福利院、敬老院做义工,指导弟弟妹妹的学习等。
心理咨询普及不够
尽管往年高考过后已有不少家长找过林医生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告诉记者,心理咨询还不够普及。现在来咨询的家长大部分是自身文化层次较高的,而其他更多数的家长则时常忽略孩子考后的心理问题,想到来找心理医生解决的更不多见,而考生自己主动上门咨询的就更少了。
当然,一两次成功的专业心理咨询只能够有效缓解而不可能彻底解决考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的出现牵涉到许多方面,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有效配合才可能见效,而考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更是至关重要。(据《信息时报》/盘和林
刘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