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8日电 志愿的填报,是人生的一道坎。既要有勇,也要有谋。有勇无谋会让你名落孙山,有谋无勇会让你坐失良机。纵观全局,宏观把握;局部调整,微观处理:这是总的思路。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以为要注意3点:
A、尊重主体的意见,让学生或子女做出自己的选择。未来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且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是逆境,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就要有一种“走自己的路”的豪情和勇气。这符合我们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的宗旨,也符合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特点的关于把学生当成一个大写的人来培养的发展目标。如果父母和老师包办代替,倘一切如意则罢,不如意的话,当事者见到困难就依赖父母,甚至发生中途退学的悲剧。更何况,未来的路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走下去,父母不可能陪伴自己的子女一生。作为教师忌讳的是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好心取代学生自己的意愿。
B、全力帮助学生,当好学生或子女的参谋。我们说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绝不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我们应该摄取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晓以利弊、晓以优劣。把各条路径可能出现的曲折和问题列出来,让他们勇敢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很艰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告诉学生自己了解的关于高等院校录取的一些情况,作为学生填报志愿时的参考。如果学生有不明就里的情况,老师应该晓以实情,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郑重地和家长、学生谈清楚,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切不可漠然地对待和我们朝夕相处三年的学生。
C、志愿应稍微有点高度。我们说风险和机遇并存,在填报志愿方面也是如此。许多考生过于保守,过于胆怯,以至于坐失良机,分数出来叫苦不迭,95届和99届我均有学生失去了上北大和清华的良机。但是这个原则只宜在总动员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宜具体到某个人,具体决定还要家长和学生自己做主,不可盲目地打包票。假如有老师不负责任地撺掇学生盲目地报重点、报名牌,无疑有个人的名利思想,这是应该摒弃的。
愿天下的学子如愿以偿,这是每一个为师者共同的心声。(据《中国教育资讯报》/陈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