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热点跟踪
围甲冠军看新湖
拥有李昌镐、马晓春、俞斌等超一流豪华阵容的新湖队逐鹿纹枰,一句话我不夺冠谁夺冠!
更多报道请点击

浙江劳模
“工作着是美丽的”,让我们为劳动喝彩,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喝彩。
更多报道请点击

关于壁垒
中国加入WTO,一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壁垒将逐渐淡化,然而非关税贸易保护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新的威胁。
更多关注点击此处
绿城能赢球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绿城现在是,球队实力差,伤兵黄牌一箩筐,老瓦又被罚,都这样了绿城能赢球吗?
更多报道请点击
  返回主页
   
    公选一呼天下应
杭州遍下英雄帖之后……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1日电 古诗有云:“历代非无才,逢时独为贵”。

  当杭州市150个局、县处级(包括县、市委管理的局级)领导干部职位向全国英才招手时,天下应者如云。
6月14日,杭州市发布公告,杭州市和下属区、县(市)联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位。杭州市共拿出了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等17个局级职位,92个县处级职位和41个县、市委管理的领导干部职位公开选拔。

  据杭州市委组织部干部徐国联介绍,公开选拔工作从16日开始报名,至昨天已收到1897人的报名表。其中本市1229人,省内227人,省外434人,国外7人。组织推荐656人,个人报名的1241人。网上点击次数超过52969人次。

  徐国联介绍说,杭州市从1992年开始公选工作,至今已举办了5次干部公选。这次公选的特点是规模最大,要求也最高。对报考人员年纪要求轻,学历要求高,专业素质要求也高,特别是局级职位不仅要本科以上学历,而且对英语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即达到本科毕业水平。迄今为止,报名者中有266名硕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05人,中级职称的有588人。

  视点现场

  记者来到了设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报名点。但见大红条幅高悬,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几个大字下面,各招选单位整齐有序地排列两侧,前来报名者或埋头填表,或和招选的工作人员交谈了解。现场的咨询电话不断,大部分是外地报名者前来投石问路的。

  两个制度的受益者

  受访人:林正范杭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林正范率35名由本院教师组成的报名团集体前来报名,一时大厅内热闹非凡。

  我自己也是通过公选到领导干部岗位的。那还是1995年,当时我是杭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所长,不是自己报名的,还是属于组织动员的。那时思想没有现在这么开放。现在,你看年轻人参与多踊跃。

  (记者提问:把院里的人才都送来了,怕不怕人才流失了!)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首先这是我们院对市委决策的支持,另外,我们学院有开放的人才观,人才流动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有利于学院自身人才的引进。

  受访人:阳作军杭州市规划局局长

  阳作军是通过2000年公选至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的位置,因工作出色,现已通过市人大任命为杭州市规划局局长

  我是四川人,在建设部规划司待过。1965年生的。那时,我正往西藏出差,坐飞机路过成都。在飞机上看到了一张报纸,上面就有杭州市公选干部的消息。当场我就决定要报名。

  到杭州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遇到一个开放的环境。杭州吸引力在它的经济文化环境上。今年,我太太和孩子也要到杭州来,把家安在这儿了!

  两个制度的响应者

  受访人:应本人要求保密1972年生硕士

  他很年轻,不高的个子,敦实。对采访的要求,他倒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要求名字和单位不要出现。
这个请你谅解,因为怕考不上,对现在的工作有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按社会评价来说也不错。但是我自己不是很满意,主要是觉得自己学的,在工作中用不上。目前的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找到合适自己的舞台。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我有所准备,如果考不上也没关系,我想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的,毕竟社会越来越开放了!

  受访人:蔡大生旅欧歌唱家

  他在发来的传真中这样说:“我在欧洲各国忙着演出,听到杭州市公开选拔引进人才的消息。我一直期待着能有来自杭州的招聘消息。今天我十分高兴,杭州需要人才,中国需要人才……我希望能有这个机会,接受故乡的召唤!”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次杭州市150个领导职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遍撒“英雄帖”得到了良好的回应,这也是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报考公务员热潮的一个延续。记者为此采访了杭州市委组织部的贺建强副部长,请他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这次报名者中有不少是组织推荐的。在采访中一些个人自荐者担心,他们是不是拥有同样的被选概率。

  贺建强:完全没有必要有这样的顾虑。我们这次选拔干部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谓组织推荐,其实是营造一种环境,发动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参与到这次选拔中来。我可以提供一组数字,2000年,杭州市局级干部公选结果是,省外9人,市内8人,省直机关的4人。

  记者:这次报名者相当踊跃,有这么多人想来“做官”你如何评价?

  贺建强:我有三点看法。首先说明这种干部选拔制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次干部参与竞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观念更新的程度越来越大;第三,向全国选才也说明杭州市市委有一种大气、开放的决策,集天下英才为杭州所用的胆识和魄力。

  记者:这种公开选拔,是否会成为一种制度?

  贺建强:杭州已搞了5次公开选拔,开放度一次比一次高。从面向全省到面向全国,这次又收到海外留学生的报名,可以说面向世界了。我们将努力在干部选拔制度上有所创新。(据《钱江晚报》/任琦)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