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对政治的关心,是从经济开始的。在过去的20年里,争论中的温州犹如瓯江水一样潮起潮落,一下“好得很”,一下又“糟得很”。长期的政治封杀、攻击,锻炼了一代温州人,从开始对政治心有余悸到学习自我保护,温州人懂得了政治,学会了“观风”,并培育成了一种不“左”不“右”、以用为主的独特的政治观。下面是温州当地媒体做的一份关于“温州人与政治”的民意调查。
温州人与政治
据调查显示:66%的温州人关心政治,其中91%的商人关心政治。从性别交叉角度分析:男性为69%,女性为62%;从学历交叉角度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为76%,高中及以下学历为59%。开宗明义,温州人关心政治。
这样的结果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外人的眼里,温州人无非是群“头发是空心的”生意人或者说得难听点“小商小贩”而已。“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一度是温州人人性的写照及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根基,按逻辑推理,温州人关心“家事”名正言顺,而“国事”或“天下事”似乎与这挨不上边。
其实温州人“关心政治”要从“怕政治”说起。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没有像温州这样经历过那么多的政治冲击、争论甚至封杀,它是一座在政治夹缝中生存的城市,温州人高举市场经济的大旗在计划经济的封锁线冲锋、拼杀,是何等的悲壮。
温州人关心政治,但最初关心的不是政治本身而是外延,“关心”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和实用主义,往往是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以期为自己经营合法化辩护抑或为寻找“政策空档”作铺垫,温州人经常在政治和经济的边际上玩得心跳。
在调查中,76%的人对“过去那些脱离实际的传统政治观念淡薄”,93%的人认为致富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温州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要求、政治行为首先是受自身的经济生活、经济地位、经济行为制约的。调查显示,60%的经营者曾经“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而放弃或者更有信心做某项投资或生意”,17%的经营者直言不讳地说“自己钻过政策空子”。
当被问及“在当官和经商之间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首选哪个?”时,54%的温州人“不要乌纱要铜板”,温州人之不重官而重利,可见一斑。
(梁 臣)
档案二
1998年,西北大学的几位教师和学生组织了一个民意调查队,在浙江的温州、绍兴等四个地区的19个乡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问卷调查,共收到1245份有效问卷,大约有5万多个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浙江农民对乡村基层民主的态度和看法。
乡村选举在浙江
(1) 关于选举的公正性。
您认为最近一次选举是否公正?
人数 比例
非常公正 109 8.8%
公正 557 44.7%
不公正 439 35.3%
不清楚 125 10%
认为选举不公正的组又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20.4%的人认为有人拉选票,5.l%的人认为“有作弊行为”。76%的人认为“领导说了算”,6%的人认为选举“没有代表选民的意愿”。
(2) 关于选举拉票现象。
在1245个填表人中,有338人(占31.2%)表示在“最近的一次选举中有人向我拉票”,有843人(占67.7%)表示在“最近一次选举中没有人向我拉票”,有774人(占60.2%)感觉到拉票现象越来越多。
(3) 村民对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结果的看法。
人数 比例
选举产生了公正的领导 658 52.9%
选举有利于有钱人 215 17.3%
选举有利于大姓 248 19.9%
选举保障小姓利益 83 6.7%
有趣的是,来自大姓背景的填表人认为选举有利于大姓的人只占15%,相比较,来自小姓背景的填表人认为选举有利于大姓的人占26%。
(4) 村民对最近一次村民选举的评价。
人数 比例
下次还应该这样办 308 247% 很好
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573 46% 较好
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206 165% 不好
应该重新制定选举规则 127 12.2% 很糟
(5) 村民对选举是否起到监督村主任的作用的看法。
人数 比例
有监督作用 531 427%
没有作用 280 22.2%
不知道 404 32%
(6) 村民选举能否促进村干部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人数 比例
有作用 567 45.5%
作用一般 476 38.2%
没有作用 169 13.6%
未回答 33 2.7%
小结:由上可知,浙江农民对村民选举持基本肯定、赞扬的态度。53.5%的人认为选举非常公正或公正, 52.9%的人认为选举产生了公正的领导,70.7%的人认为选举很好或较好,42.7%的人认为选举有监督作用。但是,村民选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l/3的填表人认为选举不公正,有60%的人感觉到拉票现象越来越多,有20%的人认为选举有利于大姓,17.3%的人认为选举有利于富人,28.7%的人认为选举“不好”或“很糟”,20%的人认为选举对村干部没有监督作用。(张韬、黄美琼等)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