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旋转民间艺术万花筒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8日电(金杭婷) 杭州的西湖博览会是一位热心肠的月下老人,在他的牵引下,一直以来将北京作为主会场的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得以与杭州结缘。于是,我们才有了七个县市(区)与外国艺术家的接触,才有了吴山广场那人山人海的狂欢。

  昨晚,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浓缩着杭州历史文化的宋城落下帷幕。几天来,外国的民间艺术家们定做了“像西子姑娘一样美丽”的中国旗袍,还能将西湖畔、断桥边的“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娓娓道来,并且从好客的杭州主人那里学会了用中国话说声“谢谢”。从相识、相知到恋恋不舍,国外的民间艺人说“我们已经爱上了这座东方古城”,热情的杭州人说“我们喜欢外国民间艺术这只万花筒”。每个艺术团都是一本书

  当人们在狂欢节的行进队伍中看热闹时,一些细心的市民就会发现国外民间艺术团的很多“秘密”。

  就以库克“季风”舞蹈团为例,团内大部分演员是库克毛利人,久负盛名的南太平洋岛国散发着太阳一样热烈的激情。他们身着草裙,头戴花环,就像当地的水果一样色彩斑斓。季风舞蹈团表演的是典型的库克毛利族民间舞蹈,舞蹈团团长介绍说:我们非常自豪,因为通过舞蹈可以把我们的民族展示给杭州观众。

  还有比利时的高跷,它与中国的高跷完全不同,不仅表演还要比赛;荷兰人的婚礼中,新郎会用藤条来邀请我们参加;意大利民间舞蹈的内容怎么也离不开海洋对河流的赞美……每一个国外民间艺术团都是一本书,它不时地折射出各民族灿烂多姿的文化。

  在杭州结交的朋友

  南非合唱团的摩利亚想学戏剧,特别喜欢东方人的演出化妆。通过翻译,她饶有兴趣地向韩国女演员讨教化妆技术,于是她们成为了朋友。摩利亚告诉记者:“在杭州,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结交了好多朋友,有各国民间艺术团的同行,也有杭州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家,还有和我照了相,但叫不上名字的年轻的中国朋友。”

  和摩利亚一样,国外的民间艺人喜欢把杭州称为一块有灵气的土地,“因为在这里,我们获得了友谊。”五花八门的艺术团

  民间艺术的相似之处在于她总是代表着每个地方的特色,而民间艺术的各种保存、传播方式却在各国不尽相同。

  美国西部踢踏舞蹈团的艺术总监MaryBeeJensen女士是团内最有名的演员。这位和蔼的美国老太太告诉记者:该团才成立20年,演员都是当地的律师、农场主或者私立学校校长等有钱人。正因为如此,他们可以自己承担起巡回演出的费用,因为踢踏舞是他们的最爱。团员贝蒂说:“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踢踏舞被认为是除了印地安人的祭祀舞之外,第一种土生土长的美国舞蹈。我们有责任将这种民间的艺术传承下去。”而印度曼利普里鼓舞团通过办学校吸引下一代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韩国汉城表演艺术团则是国家文化部对外宣传的窗口。 在杭州举办一次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也许不足以让我们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但是她足以提高我们这座城市的艺术品位,让杭州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民间艺术所带给我们的狂欢和愉悦。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