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狂欢节,杭州人简直“酷毙了”

  新华网杭州10月22日电 据《今日早报》报道, 没有张扬肆意的油彩,没有悬念神秘的面具。重重叠叠的人墙是几千几万张复制的表情。那是一种温文尔雅的微笑,典型的杭州式的礼貌。这个城市的居民素以“杭儿风”凑热闹而闻名,可是他们自始至终退守在安全线内,以一种冷静的旁观态度来应付一切激情的场面,哪怕这是一场冠以“狂欢”之名的大游街。

  记者从一开始就渴望长达3公里的狂欢路程中,有一个“决堤”的口子,只是为证明一下杭州人体内也埋藏着激情的基因,热情的种子。可是,没有。仅有的小小意外只出现在一头一尾。主席台前,摄影摄像记者们为争抢最佳镜头突出重围;白沙路段,久候的观众们因看不到表演后只想抓住最后时机近距离观察一下演员们的脸。而从西湖大道到南山路,从一公园到六公园,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人群就这样安分地被负责安全的民警的双手拦在安全线内。兴奋的鼓点,律动的舞蹈,这一切仅限于围观、观赏与指指点点。“再来一个”,“也给我们表演一下”,人墙这边喝彩不绝,记者走完全程只在美院附近听到女孩声嘶力竭地在喊ILOVEYOU!可是只有她一个单薄的声音在风中飘散。

  比利时活泼的小伙,埃及美艳的姑娘,库克群岛奔放的草裙舞,摩尔多瓦热闹的乡间舞会……来自14个国家的民间艺术演员们频频在表演中做出夸张出位的动作。可能他们会失望。在他们走过的国度里,可能从没遇到那么矜持的旁观者。他们需要自己频频走到路边上主动与人亲密接触。埃及姑娘抱起一位小女孩转起了圈,踩高跷的小伙费力地蹲下来与还够不着他脚底的小男孩拉手……

  幸好,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和大方是狂欢节上的惟一安慰。西湖大道尽头,两个小伢儿拾起地上的彩条互挽着臂弯学荷兰的叔叔阿姨跳木鞋舞;南山路上,男孩女孩们在警察的眼皮底下蹿上蹿下,争先与走过的演员拉手;四公园,被爸爸妈妈托得高高的小男孩体贴地给演员递上矿泉水。

  人墙开始瓦解,人群开始疏散。一座城市的狂欢就这样在“欧呵”声中结束。温文尔雅的杭州人又去等待着下一场节目的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狂欢节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花会。但是,在杭州人眼里可能都一样,只是一场围观而已。

  极至的快乐?原始的发泄?我们在现场没有找到。狂欢,原来可以这样冷静!(李蔚文)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