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民心
——萧山乡镇架起干群“连心桥”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4日电 一张笑脸迎送,一声亲切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招待,一番耐心解释,一次给予解决……这是萧山区31个乡镇“为民服务窗口”的真实写照。

  说平凡,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为民服务窗口,办理的大多是老百姓的寻常小事。

  说不平凡,它又是新时期的干群“连心桥”,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乡镇干部。通过它,老百姓心中树起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办老百姓最需要办的事,办老百姓认为最重要的事,办老百姓最欢迎的事。窗口传递着真情,服务赢得了民心。提起如今的乡镇干部,萧山的老百姓都交口称赞:“伢这里的干部靠得牢!”

  即知即改顺民心

  “开启为民服务窗口,是被新形势逼出来的。”首创“为民服务窗口”的萧山义盛镇党委书记高卫国这样说。

  农村个私经济发展后,面对服务对象的改变,部分乡镇干部无所适从,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干部们坐办公室喝茶聊天的多了,下村嘘寒问暖的少了。慢慢地,出现了一些“三看干部”:每天上班看看是否要开会,看乡(镇)领导是否在家,看有无通知要传达,“三看”以后便回家。群众对干部的态度由失望,到冷淡,甚至转向对立。有些农民的农业税要乡镇干部跑十几趟才收得上。农民说,不是我们不愿给,而是我们看不惯这种“只管伸手,不问服务”的工作作风。

  怎样切实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学会做群众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要求,也是摆在新时期乡镇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00年6月9日,义盛镇党委在萧山区委组织部指导帮助下,率先开设了“为民服务窗口”。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坐镇,面对面接受群众投诉,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初,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在萧山全面铺开。千名乡镇机关干部纷纷下村入户进厂,召开民情恳谈会,征求群众意见,找准乡镇领导班子、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摸清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干部干什么。干部们耐心听取了群众意见,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整改措施。区委决定推广义盛镇的做法,在全区31个乡镇全部开设“为民服务窗口”。

  2月初,区委、区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31个乡镇对原来分散在各大办公室的服务岗进行重新调整,尽快开设“为民服务窗口”,落实专门办公地点、专职人员和专线电话,并规定“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能是:接待来访群众,向群众解释机关办事程序和承诺制度,根据群众办事内容,办理、协办和代办群众所需的各种手续,承办党委政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区委还要求各乡镇的“窗口”必须保证天天有人值班,让农民随到随办。

  为确保窗口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各镇党委、政府还建立服务指南、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窗口”转交事项登记及限时办理制度、超期办理责任追究制度和联席督办制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窗口”的工作效率。

  党山镇党委书记李强煜说:“为民服务窗口只是一个载体,目的就是让干部深入到基层。”各乡镇亮出“窗口”后,机关干部的作风大大转变了,基层的矛盾纷纷解决了,老百姓的气也顺了。

  全心全意解民忧

  “为民服务窗口”办的是老百姓的寻常小事,反映出的却是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

  从萧山各乡镇“为民服务窗口”受理的事件来看,大都是些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诸如房子漏了、孩子上不了学、稻田发现病虫害、自来水不通、有线电视信号不好、路灯坏了、邻里有纠纷等等。这些事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都想方设法全力去办,不厌其烦,不嫌其累。

  3月5日,所前镇一村民因家境贫困,打算向镇政府打报告申请减免孩子的学杂费,可不知报告怎么写。当她找到镇“服务窗口”后,工作人员不但为她代写了报告,还帮她把报告交到了分管镇长手里,当天下午,就顺利地为其孩子免去了全部学杂费。

  乡镇“服务窗口”不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而是真正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使原本抱有怀疑态度的农民逐渐向干部靠拢,从试探着提建议,到争先诉心声、讲困难,农民们开始真正相信:“咱的困难,干部能解决。”

  “为民服务窗口”不仅是打开干群心结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检查干部工作作风的一面镜子,更是衡量干部工作能力的一把尺子。

  衙前镇广播站干部小金,原先对工作不太安心,很少下村,领导常批评,农民看不惯。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镇干部都纷纷进村入户帮群众办实事去了,小金也坐不住了,便骑着车去了联系村。令小金始料不及的是,他一迈进农民家,便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有反映困难的,有咨询政策法规的,有提建议要求的……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聆听着一句句真诚朴实的话语,小金的心头热起来了,他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被尊重的感觉,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被深深地激发出来。“农民需要我们,农村需要我们,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小金深有感触地说。

  人是有感情的。“服务窗口”从受理到办结的全过程,反映了我们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之心。当我们把“民情”和干部的爱民之情融为一体时,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真正称得上是血肉相连了。

  真抓实干帮民富

  当翻开一些乡镇“为民服务窗口”的记录本时,我们惊喜地发现,里面记载的内容从最初的以反映群众难点、热点问题为主,到后来集中体现发展经济的要求与思路。“为民服务窗口”不仅成了当地党委、政府绘就发展蓝图的“活档案”,也清晰地印证了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创业历程。

  义盛镇党委书记高卫国说:“为民服务窗口不仅要了解一家一户的小民情,更要反映大民情。带领农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既是开设为民服务窗口的落脚点,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

  一段让当地农民至今仍挂在嘴边的故事:陈张茂是义盛镇一位种粮大户。去年底,老陈到外地购买了600斤鲜食毛豆种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细心的老陈发现毛豆种子大小不均,怀疑种子有问题,随即向“为民服务窗口”反映了这一情况。当天下午,镇农技员徐友成马上赶到老陈家。经过仔细辨别,发现毛豆种子的确有掺假现象。经核查,这批毛豆种子系宁波一家种子公司出售。次日,镇联村干部和农技人员一起陪同老陈到宁波,整整跑了两天,终于重新换回了良种,避免了2万多元的损失。

  楼塔镇王岭村地处萧山最南端,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经济薄弱村。村里102户人家基本上靠种田度日。今年镇里开设“为民服务窗口”后,有几位村民多次跑到“窗口”,咨询今年该种些什么好,忙得联村干部周国荣三天两头都往村里面跑。上个月,在周国荣帮助下,王岭村提出“两条腿”走路发展经济的思路:一方面村里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邻村的冲床、绸机加工等几家企业到该村安家落户;另一方面采取“靠山吃山”办法,把经济增长点放在全村200亩低产竹林改造和40亩荒山开发上。周国荣请来农技人员给农民讲授技术,并发动村民搞示范,把荒山开发成苗木基地。据测算,今年全村改造的40亩苗木就可增收近100万元。

  忧济在“窗口”,枝叶总关情。乡镇“为民服务窗口”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3月中旬,进化镇“为民服务窗口”接到群众反映,大岩村与岭下沈村的机耕路太窄,阻碍了两个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得知这一情况后,联村干部沈柏泉和颜先法多次深入大岩村和岭下沈村进行调研,帮助村里一起商讨修路方案,发动村民集资建路。近日,长2100多米的村级道路工程已全面启动。大岩村80岁高龄的孙幼林兴奋地说:“修这条路是几代人的梦想,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了。”

  据统计,到4月5日止,萧山31个镇乡“为民服务窗口”已累计受理群众服务事项1328件,包括咨询来访500件,办理证件383件,请求解决411件,告诉申诉34件。其中一次性解决的1322件,占99.5%。“窗口”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提高了乡镇机关的办事效率,树立起广大乡镇党员干部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返回专题主页>>
频道主页 浙江省情 浙江焦点网谈 新闻追踪 冰点调查 政府网群 浙江知名企业论坛 服务广场 连载 社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本次大会全程直播由浙江省电信公司杭州分公司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