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是这样打牢的 成都农村"三个代表"活动见闻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4日电(记者蒋作平 苑坚)枇杷上市、耕田栽秧。今夏的川西平原,一派新农村的热闹景象。记者近日走村串户,在成都市的大邑、温江等五六个区县的十多个乡村看到,乡村干部们有忙抢收抢种的、有忙着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忙着招商引资的、有忙着为农户跑贷款的,到处可见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新风尚。

  温江县万春镇党委书记赵浩宇告诉记者:“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后,乡村干部的作风变了,跟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现在的基层干部,是跳起来摸高,跑起来干事。”   

  张隆兴:龙泉驿区山泉镇苹果村村支书

  苹果村位于龙泉山顶,全村1705人,耕地1840亩,以种、养、旅游业为支柱,去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去年冬季以来,通过开展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

  学教期间,村上开展了“三联”活动,即组织联心队,带上联心卡,到农家搞连心夜。全村发联心卡412份,收集群众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村里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三新”思路,即经济发展路子新、村容村貌新,精神文明建设办法新,与省委提出的三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科技兴村)建设,是一致的。

  通过学教活动,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蔚然成风。如停车场问题,由于每年来龙泉山赏花赏果的人多,高峰时有两千辆车、上万人来,有的客人因停不下车就走了。学教活动中,村里投资4万多,修了两个停车场。又如修路,群众要求把路连到家门口,我们从规划到修路,仅半个月新修了4条路,3600多米长,为扩大家庭旅游业,兴办更多的“农家乐”创造了条件。水的问题,我村地处山顶上,有山有果,但就是缺水。为解决水的问题,村里投资12万,两个月修了两口蓄水池,可蓄水6千多立方米。

  另外,为了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针对过去党员无事干的现状,村里成立了6个党小组,即老年党小组,基础设施管理组,村容村貌管理督查组,农家旅游发展规划组,农村经济发展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组,使每一个普通党员都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到无岗有职,无职有为。   

  王栋林:大邑县晋原镇大树村村支书   

  村上从去冬开始,搞“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直到今年3月中旬才搞完。学什么?一是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找准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三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学习的三个阶段。学习的形式,一是村上两委会的集中学习,二是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学习,三是组织社员整体学习。村上两委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逐户逐户地征求,并写成专门的材料;村上的干部都要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写好后必须交给镇党委,要求至少写600字。

  根据群众反映,我村水利设施比较差,是都江堰灌区的尾水区,存在供水差,水源不行,从分田到户后一直都没有解决好。通过学习,我作为村书记,个人投资了3万多元,打了13-14米深的3口沉井,每口井一小时可抽40吨水,三口井可抽150吨左右。加上村上原来的两口,我村一共有5口井,基本解决了全村的用水难。群众使用时,不用给水费,只交抽水的电费就行了。

  效果当然好。往年栽秧放水,路上等满了人,都想早点用上泡田栽秧的水。今年放水根本不成问题,还未发生争水打架的事,连吵架的都没有。   

  银永清:双流县煎茶镇老龙村九社组长   

  我们生产队位于双流县的最远处,与仁寿县相邻。别看我县是全省的首富县,但我们村却是偏远落后。对我们村来说,帮助农民增收,就是最大的实践“三个代表”。为了增收,我们党员干部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土地重组、调整结构,使全队调结构初见成效。

  我们根据群众致富心切无门路的现状,直接组织群众代表到龙泉区、简阳县、双流太平镇等地参观。当大伙儿看到一棵梨树的纯收入超过去一亩地时,群众的心动了,调结构的心想到一起了。

  然后,我们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全体社员大会,同大伙儿分析土地零星分散、不便耕作、不便管理、修蓄水池和水渠更不齐心的实际,动员大家把过去按好坏优劣平均分配的承包地和自留地拿出来,成片规划,重新承包。稻谷收割后,几天功夫便全部签订了第三轮承包合同,家家户户由几十块地,变成了集中成片的两块地(指口粮田和经济田)。

  土地调整后,我们请来四川江油县的专家技术、买来安徽省的良种,利用果园成林挂果前的闲置土地,套种海椒、花生、土豆、蔬菜、人参果等,2000年底实现全村种养业收入44万多元,比上年的20万元翻了一番多。全社除70亩稳粮田外,其余170亩全部种上丰水梨。今年梨树投产,仅10万斤丰水梨就可增收20万元,预计三年后进入盛产期,丰收梨产量将达到80-100万斤,收入可接近200万元。   

  王世军:温江县万春镇卫星村支书  

  去年冬天以来,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村干部三番五次地检查对照自已,找问题,找差距。学习后,干部素质大大提高,都能团结合作,一心为民。为了解决全村用水难,村里完成了全村所有的龙毛渠改造,渠水可通到每一农户的承包地。过去是土渠,水流漫,不畅通,常堵水,秧田几个通宵都关不起。以往要找人专门守水,今年用不着守水。村里还有个别比较困难的农户,我们常组织干部党员去看望,帮助干点农活,送些化肥、种子,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农民白庭富,全家很困难,家里劳动力差,全家就80岁的老两口加上一个小孙子。种大田时,我们支委3个人,同干部党员一起帮助把田种上粮食,每年送化肥、种子给他,春节扶贫时重点关心他。去年大春,谷子刚干他就交了税,是全村第一个。为了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全村95%的农户调了结构。在1058亩耕地中,现在有大蒜200来亩、花木700亩;已培植出18户花木大户,引进外来投资商13个,承包土地搞花木,村里的农民,不仅有一笔比种粮高的纯收入,还可在大户中务工,学技术。

  作为一项文化提升工程,村里还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村社”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教育农民不要在农闲时天天打麻将,要学习种养技术,特别要向大户学习。看村内大户的种养业,看村外大户的先进经验。总之,通过创建活动,掀起学技术、树新风的热潮。(完)

返回专题主页>>
频道主页 浙江省情 浙江焦点网谈 新闻追踪 冰点调查 政府网群 浙江知名企业论坛 服务广场 连载 社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本次大会全程直播由浙江省电信公司杭州分公司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