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浙江经济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奇迹,浙江经济耐人寻味。从1986年起,浙江省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2位和13位上升到了第4位。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700亿元,财政收入增加到855·8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列全国第2位,进出口总额列全国第5位,出口总额列全国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列全国第3位。浙江有170家企业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有56种产品产量名列全国第一。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内逐渐浅狭,潮波传播受约束而形成钱塘潮。涌潮来袭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振聋发聩,成为自然界之壮观。钱江听潮如此,浙江看“潮”亦如此。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浙江省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率先卷起的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席卷全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形成了独特的“浙江现象”。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浙江人,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特色经济。他们从培育市场起步,促进专业市场、特色产业和中小城镇联动发展,市场越做越大,产业越做越强,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优势,使浙江一跃成为“经济强省”。
春潮涌动的五月,公司赴浙江学习考察团东进浙江,去探寻转变观念、加快江铜发展的钥匙。5月14日至21日,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万向集团、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传化股份、大红鹰集团公司、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绍兴)日用品商城、星星集团、绍兴新未庄、飞跃缝纫机集团、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紫杂铜集散地、康奈鞋业公司、大虎打火机厂和正泰集团公司等企业。八天的时间太短,显得是如此匆忙,远不能满足考察团成员强烈的追寻和求索的欲望。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回到了江铜,浙江经济发展的张力依然无处不在,浙江人民山一般坚韧的精神依然历历在目,并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带回的不仅有春的气息,还有催人奋进的鼓点,它正在人们心间响起。
浙江精神——勇立潮头的真谛
萧山、绍兴、宁波、台州、温州,一路行来,我们探询的视线自北向南掠过这片神奇的土地,走入一个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直面浙江人民成功的辉煌······
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董事长邱继宝在播下如今的奇迹和辉煌的种子时,当时还只是一个补鞋匠。他奋斗了15个春秋,把“飞跃”从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发展成为如今年销售收入16·5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出口基地和集科研、市生产、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跨国经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飞跃”品牌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产品拥有22个大类14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0多万台。“飞跃”以其高精尖的产品质量和60%的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的实力,稳坐中国缝纫机制造业的龙头宝座。
创办于1984年7月的正泰集团,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它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前店后厂式的电器铺子,店主南存辉边修鞋边开店。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正泰集团现已成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达61亿元,名列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第7位。
主营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浙江万向集团,由农民鲁冠球带着6个人以4000元起家。到2001年底,万向集团的资产已经超过100亿元,员工超过1·3万人。
诚然,浙江企业家和企业成功的经验表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它向人们描绘和展现了一幅幅从小企业的创办到小企业的不断发展直至大企业的转变的完善图景,为企业或欲改进已有企业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固然,也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和策略。但浙江人民和企业那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更令人感佩和折服。这正是浙江人勇立市场经济潮头的真谛所在,也正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江铜人学习之所在。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今年四月率江西党政学习考察团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这里的企业都能积极进取,主动性很强,我们学习浙江的经验,主要是学习浙江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拚搏精神。
随江西学习考察团赴浙江考察归来的公司经理何昌明以及此次带队学习考察的公司党委书记戚怀英也多次强调:我们向浙江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浙江精神,进一步转变我们的观念。
如果说近几年铜价不断下跌的市场冲击,使我们江铜职工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观念有所转变的话,那么与浙江人的精神和观念相比,我们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我们的企业里,脏、苦、累的活儿常常是我们的职工指挥着民工在干,而我们的职工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多种经营企业大都依赖主业而生存,根本没有能力到企业之外去开发市场,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思想依然存在等等。可以说我们未来转变观念的道路还很漫长,同时也很艰难。
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无论体制创新、组织创新,还是机制创新、技术创新,都离不开观念创新。观念创新的核心是要敢于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正泰”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否定和超越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
文化经济——深刻的人文烙印
浙江人能吃苦、善于吃苦,这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可以得到认证。浙江人可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浙江人能开辟出一片市场,还在于他们敢于冒险,有强烈的市场观念。我们第一天参观考察的传化集团就有这样一个“市场中心”思想,这个思想涵盖着“大市场”和“动态市场”观念。它所指的市场工作不仅仅为当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也是一种动态的前瞻性工作。它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优化市场对策,探索公司近期和中长期产品开发的方向和领域,捕捉新的增长点。
一般人搞经济有利就干无利不干,但浙江人却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短期无利长期有利也干。浙江人还有句话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内地一些地方对同行业竞争持有的是恐惧心理,进而产生恶性竞争并导致行业衰败,而浙江的同行却是有竞争有分工。比如在柳市这个不到50公里的小镇上,低压电器产品占全国三分之一强,是全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显示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里,年销售收入61亿元的“正泰”、48亿元的“人民”和“德力西”等生产电器的龙头企业集团周围都有一大批配套企业。目前,与“正泰”配套协助的当地企业有三四百家之多。这种社会化的协作和专业化的分工,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所以说,浙江经济现象其实带着深刻的人文烙印。
有人说,浙江人坚韧不拔的性格缘于他们的文化。浙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独特的山文化决定了这里的人喜欢“独”而不喜欢“统”。过去,在计划经济的“统”之下,他们无可奈何,一旦这种禁锢被打破,他们的独立精神迸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浙江台州虽然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但这里的股份合作制却是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火,因为每个人都“宁为鸡头不甘牛尾”。
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善于在海浪中拼搏的人,勇于冒险也善于驾驭风险。浙江临海,海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受益匪浅。改革开放潮声未起时,温州曾经有一个“八大王”事件,为了生存,这些人铤而走险,从事运输业,当时被视为投机倒把,地下贩运。现在,平反昭雪的八大王中,有些成了著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在冒险,同样,当地的政府也在冒险,多年来,浙江在沉默,因为关于这里许多经济模式有太多的争论,但历史终归是公正的。正如辽宁省长薄煦来在考察浙江时所说:“浙江是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对于海,风险只是一个方面,它的另一个侧面则是博大。
浙江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资源并不丰富,国家投入也不多。但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在没有特殊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从全国的第12位上升至第4位,全省经济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都是一样的,就浙江自身来讲,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浙江人敢干敢于冒险,不是凭空而来的,人的因素就是文化的因素。这种文化“基因”,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一度被封冻起来,在今天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遇到雨露阳光,就又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今天聪明勤劳的浙江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一场国际性打火机大战中,曾经是世界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的日本、韩国、台湾纷纷败北,80%以上的厂家被迫关闭,部分转做经销生意,日本也从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国,变为最大的打火机进口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的,竟是中国温州的打火机。目前,温州金属打火机的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7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其中,温州大虎打火机厂为出口大户,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那么大虎又是如何打败日本、韩国、台湾等强劲对手走向世界的呢?我们还是回过头去看看大虎打火机厂的发展历程,或许从中可以寻找到答案。
1991年,如今的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因妻子下岗,为帮助妻子找份工作,在自己家里开办了一个装配打火机的家庭作坊,全部家当只有五千元,从此,踏上了艰苦创业的艰辛之路。他们进行市场调查、产品结构的研究,坚持抓质量,创牌子,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发展,企业已拥有精良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建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并在国内打火机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只。在发展的同时,“大虎”还团结了一批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与世界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日本、韩国、台湾的生产厂家展开竞争,凭借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拚的精神和专业化生产加工基地的优势,挤垮了日本、韩国、台湾所有的竞争对手。
有人把“大虎”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一、艰苦奋斗;二、质量立业;三、高效的管理。 温州市经贸委的负责人在向我们介绍经济发展情况的时候,分析了浙江这种文化经济的几个特征:一是务实的价值取向,即不作空洞的玄学讨论,也不管东西南北风,自始至终追求“经世致用”,用则要求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才有浙江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越过千山万水去开拓和奋斗。再是古已有之的重商的传统和商人的价值判断,认定了市场是衣食父母,利润是终极目标。还有就是在物质和道义的关系上,屏弃了那种“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重义轻利观念,把物质看成是道德思想的载体,要“以利和义”,而不是“以义抑利”,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财富也看成是一件光荣的、有意义的事情。
点评江铜——考察带来的启示
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使公司学习考察团的成员对浙江省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加快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改组国有企业等经验和做法,都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回去以后我们怎么动?”成为了考察团成员共同思索的课题。对照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成功的发展道路,大家都在寻找江铜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在考察过程中,专门安排了时间让大家进行分组讨论。5月22日下午,刚刚结束考察回来,贵溪地区的考察团成员又集中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大家畅所欲言,但仍言犹未尽。记者将考察团成员讨论的话题和他们的体会进行了摘录,以便让广大职工和读者从中或许也能有所启示,并一同去感受那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给我们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
——江铜目前正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4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即将形成,但是我们的观念和思路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今后采、选、冶作为主业不仅要做大做强,同时还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内部宣传力度,学习浙江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江铜新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中去。
——我们应尽快明确江铜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架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行产权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新上铜加工项目,可以新厂新办,实行新的机制,从而建立新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对现有的多种经营企业,可以选择几个规模、效益适中的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公司推广。
——我们江铜,由于是资源型企业,市场的开发、研究和投入相对滞后。因此,今后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必须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要朝高科技方向发展。多种经营企业更是如此,不能总是依靠内部市场的保护,必须开发外部的市场。同时注重对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专职营销队伍。
——从考察的民营企业来看,普遍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十分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江铜仍应一如既往地不断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弘扬正气,积极营造“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
——公司应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企业战略、产权制度、内部机制、管理模式等一并进行系统思考、分析研究、整合设计。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找到定位和落脚点,企业文化战略的策划设计和实施才能避免“两张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切身利益。
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浙江企业的长处有利于我们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企业形象,从而使大家都在不断的自觉的学习中提高自身和企业整体的素质。对于个人来说,提高素质的结果是增长了才干;对于企业而言,则是具备了出现成长的动力因素和支撑条件。我们坚信,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借鉴浙江企业成功的经验,结合江铜自身的实际,发扬浙江精神,进一步转变我们的观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进取,必将极大地促进江铜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江铜人创建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