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主页 焦点网谈 潮起浙江 视点追踪 权威发布 商界财富 服务广场 浙江网群
专题主页 >> 9月24日钱江潮涌现场直播主页
网络直播
潮起网络
钱潮成因
钱江潮传说
名人观潮
百家咏潮
潮起浙江
杭州跨入“钱塘江时代”

  在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布局中,钱江新城的动工兴建,正式宣告了杭州城市建设由“西湖时代”阔步迈向“钱塘江时代”。

  钱江新城,位于钱塘江杭州区段的北岸主城区的东南面。东临钱塘江,南靠复兴地区,西依秋涛路,北至钱江二桥、艮山西路,土地面积约 15平方公里。未来的钱江新城,将是杭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新中心区,具有低密度、高容积率、高绿化率,集中了杭州的现代化建筑群,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钱江新城的建设是杭州 21世纪腾飞的希望所在。

  依托钱塘江发展两岸经济

  钱江新城将成为杭州新世纪的大亮点,必须依托钱塘江,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要求,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功能和城市旅游风景线的杰作。

  世界自西湖认识杭州,杭州从钱塘江走向世界。西湖的山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素来偏隅一方的钱塘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连接纽带。杭州的城市布局,也由以西湖为核心的团块状空间形成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分散组团式形式,形成“一个主城、二个副城”的沿江多核心组团布局结构体系,引领城市向东向南、沿江跨江拓展,钱塘江将成为杭城新世纪的母亲河。

  实施两岸综合开发,提升中心城市功能。钱江新城的规划和综合开发的启动,标志着钱塘江从原来的观景功能为主,转换到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为主上来,搬迁行政中心、兴建办公设施、发展会展中心,都将对带动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地位,加强对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新中心,最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区,杭州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组成部分。钱江新城的兴建,必将使钱塘江畔又崛起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

  创造错落有致风貌,提升大都市文化品位层次。国际上许多都市都是依托江湖河海的水景来体现城市风貌的,与杭州相似的有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钱塘江水体蜿蜒开,移步为景,利用其两岸独特的自然景观,将创造出新杭州错有致的大都市风貌,成为未来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出城特有的文化品位、文化功能和文化地位。

  以城市经营的理念建设钱江新城

  哈佛规划方案打开了钱江新城建设的思路。机遇与挑战并存。用大目标、大思路、大举措、大手笔来规划、建设和管理钱江新城,已成为杭州创建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

  按照现代化要求制定实施新城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方向,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根据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把钱江新城的发展置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背景下,立足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更大的空间范围去考虑。坚持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编制并实施好新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重大工程项目专项规划,确定工作重点,统一建设定位。在钱江新城内,除大型的公共建筑外,需大量兴建商务办公、金融办公的写字楼,并有高档酒店、购物中心、餐饮配套等。承担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商业、会展、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使之成为杭州新的 CBD中心。

  新城最终要成为杭州的外滩,成为杭州大都市的象征和标志。在这种高标准下,新城的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强化整体意识,在重视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整体和谐性来考虑每个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注重标志性建筑以及广场、街景、雕塑、喷泉等的设计与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底蕴。钱江新城的具体方案还将进一步精雕细刻,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城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增值和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把钱江新城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新城建设要遵循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把“交通”和“生态”作为两大主题。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节,已成为提高城市效益、功能发挥的最大瓶颈,乃至影响到城市的环境和品位。因此要把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强化主骨架、主枢纽建设,形成新城内干支衔接、畅通便捷的道路路网。新城的交通建设既要有快捷舒适的轨道交通,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园林化的步行交通,又要有贴身服务的智能交通,形成哑铃式的快速路网系统,充分适应大都市城市的需要。

  同时要把创建优美、舒适的环境作为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建设开放式的公园、绿化广场、道路景观绿化带、专用绿地和防护绿地,同时在新城内建设由排水河道、景观水系以及景观水池等相连而成的水网,以实现碧水映蓝天,更深动形象地体现杭州以“水”闻名于世的城市特征。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新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中心。钱江新城是在荒芜地上建造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启动资金少的现状,因此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模式。作为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公共投资的职能,加大道路及园林、绿化、消防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同时要把新城的建设推向市场,将“生地”养“熟”,提高土地级差地租,盘活城市土地资产,调动银行、财政等机构的积极性,实行开放式的资金管理,推出招标出让,走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市场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主动接轨并广泛接受杭州老城区经济圈的辐射,实现大都市产业,把一个原本荒凉的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建设成为新世纪新杭州的中心。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新城运作效率。随着新城功能的日趋完善和结构的复杂,对城市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开放性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能的城市管理已刻不容缓。要构建起“统一指挥、综合管理、条包块管”的管理框架,突破观念、体制、户籍、人才等障碍,加强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包括人口、土地、社保、治安、交通、防灾等在内的涉及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使新城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