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 讨还公道

  今天是“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
  57年前的这一天,疯狂践踏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近百年来抗击外强入侵的辉煌胜利。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在1931年日寇悍然发动“九一八”事件以后的14年间,神州遍地暴行肆虐,大江南北生灵涂炭。据不完全统计,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其中就有众多同胞惨死于日寇的细菌战实验基地和细菌战实战现场。
更多内容>>

新华社记者关注细菌战

细菌战史料新发现

细菌战铁证如山

受害者血泪控诉

王选诉讼日记

媒体关注

诉讼进程

王选传奇

诉讼团成员介绍

诉讼历程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浙江频道 > 专题集粹 >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诉讼索赔案专题
“老鼠部队”

  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20日电 对七三一部队来说,老鼠的用途很广泛,它既可以培殖用于传染鼠疫的跳蚤,又可作细菌实验的先行“牺牲品”,同时,用它的血还能培养细菌。因此,七三一部队及其各支队,都把培殖鼠类当成主要工作来做。在石井动物饲养班里饲养的老鼠数量最多,连专门负责饲养它的日本雇员也说不清它总计有多少。由此来看,人们称七三一部队为“老鼠部队”,还是比较恰当的。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了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当时,在东京向日军参谋本部汇报的石井四郎急忙飞回平房,并立即召开了本部各部长会议,传达参谋总长关于加紧准备细菌战争,七三一部队在短期内必须完成培殖200公斤跳蚤任务的训令。在这次会议上,石井四郎赤裸裸地道出了加紧细菌武器生产的意图:“一切扩大细菌武器生产法办法之所以必须施行,因为国际形势已发生变化,已开始的德对苏战争和关东军准备实施反苏军事措施的‘关特演’计划,要求我们军队应当充分具有细菌武器,以及在必要时去反对苏联”。

  当时,七三一部队包括各支队在内,最大生产能力是3-4个月繁殖出45斤(约1亿4千5百万只)的跳蚤。这已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目了。尽管七三一部队具备生产和储存足以够用的各种细菌的条件以及随着战争的进展与扩大所需要的细菌,但是,由于跳蚤、虱子、臭虫等细菌传染媒介物生命有限,不可能大量地长期储存,都是在需要时有计划地按规定的程序安排生产。因此,要繁殖200公斤,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日本参谋本部所要求的这个“短期”,是不超出3个水,而又必须夫条件地执行的命令。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繁殖出这么多细菌传染媒介物,如果不扩大生产规模,那是根本办不到的。由于细菌传染媒介物生产量的增大,造成了存栏的鼠类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采血和和繁殖跳蚤需要的新困难。于是,第二部部长太田澄和器材供应部部长大谷章一再建议,设法在中国找到合适的鼠类来补充日本运来的白鼠数量的不足。因此,七三一部队本部和各支队打到了可作为跳蚤宿主的黄鼠、土拔鼠和灰鼠,大力进行繁殖。

  1945年5月以后,由于战事更加紧张,日军参谋本部要求七三一部队在短期内生产1-2吨跳蚤。老鼠供不应求的矛盾更为突出了。此时七三一部队部队长北野政次已调离,石井四郎又重返老巢。他立即召开各支队长及大连卫生研究所长会议,叫嚣要为分担日本侵略军苦战的困难,全力以赴地加紧准备细菌战。因此,七三一部队饲养鼠类的品种和数量要成倍地增加,甚至使石井班鼠舍容纳不下,不得不连本部大楼的走廊里也都摆满了鼠笼。

  1945年4月,石井四郎命令各支队大量捕鼠。据此,林口支队立即从七三一部队本部领取了500个捕鼠器,并成立了以间所少尉为头目的25名队员参加的专业捕鼠班;还组织了以渡边中尉、岛田准尉为首的几个临时捕鼠班,到千振,龙爪开拓团和佳木斯一带进行捕鼠,并把日本开拓民也鼓动起来,分给他们捕鼠指标,不完成不行。

  他们外出捕鼠时,穿着便衣,不暴露是哪个部队的。他们带着“鼠害”的小册子一个劲地宣传,让人们相信他们是来干“好事”的。

  据曾在一六二支队工作过的上野雇员说:“在林口支队,捕鼠工作比培养细菌还生要。我在第二课防疫室工作阶段,曾参加两三个月的捕鼠工作。仅用两三个礼拜的时间就在千振、佳木斯一带捕捉了5万只老鼠”。又据久留岛佑祠在法庭上供称:“我两次参加捕鼠活动,每次7天,亲自捕鼠二三百只”。

  同年7月,鸡宁炭矿公司的劳工住宅区,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病症,林口支队派去以七夕曹长等25名队员组成的防疫队,还给他们分派捕鼠任务。这批老鼠单独放置,经过检疫后才能和大批老鼠混到一起。

  在海林镇的牡丹江第六四三支队,为捕捉老鼠,除了到附近村屯、田野去捕鼠之外,还派出一支专业队进到牡丹江城内去捕捉。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在城市内捕鼠有成效。因此,这支城市捕鼠专业队由10人增到30多人。

  侵驻在牡丹江市的第五军军医部长佐藤少将也指示所属驻军,要组织力量捕鼠,并把捕来的鼠交给六四三支队,然后集中往七三一部队发运。

  七三一部队通过伪平刻度我事务所,向“平房特别军事区域”内的居民索征黄鼠,每月每户必须上缴5只,每个居民把捕获的黄鼠交给分区事务所,然后分区指定专人送往七三一部队;有时七三一部队还派出马车把集中起的黄鼠取回。远离七三一部队10公里以外的双城县第二区郎家烧锅、南烧锅一带,也都分配了捕鼠任务,但他们往往都完不成指标。于是七三一部队组织了30多名劳工参加的“收鼠队”前去督促。

  铁路沿线和各支队附近的地区,收缴黄鼠的任务量更大,甚至包括学生在内,要求每人每月必须上交5史黄鼠。据林口当地老人说:“康德十年(1943年)春,日军命令七星泡村百姓每人必须捉5、6只鼠,指日上缴给古城镇的南山部队(指林口一六二支队)。康德十一年(1944年),日军又通知古城镇和林口镇事带的居民也得尽此类义务”。日伪当局还根据每户的人数,发给一只或两只捕鼠笼,然后定期去收缴老鼠。编织这种鼠笼的任务摊派给了一六二支队附近的七星泡村的老百姓。鼠笼规格是长二尺半、宽和高为一尺,编成网状;所用材料由林口南山的日军仓库供给。

  由于七三一部队需要的老鼠量太大,日本关东军于1945年2月12日向伪满洲国肖农部提出索要黄鼠计划。伪满洲国肖农部次长于3月18日给四平、奉天、龙江、滨江、北安、锦州等省发出通知,要求本年捕捉活黄鼠30万只,协和会、青年团协助。4月1日,石井四郎又与伪满兴农合作社中央会理事长松岛签署了索要老鼠的协定书,规定:黄鼠由铁路附近的国民学校负责捕捉,由合作社收买,日军到各车站去接收,其代价包括一切费用在内每只黄鼠1元零10钱。第二天,石井四郎就把“协定书”先印送给龙江省次长。要求龙江省所属的龙江、泰来、富裕、讷河等四县必须搜集5万只,限期一个月完成。但龙江省对下安排了56000只,期限不得超过10天。向各县索要的数量是,泰来县12500只、杜尔伯特县4500只、景星县3000只、龙江县14500只、富裕县3000只、讷河县14500只、甘南县4000只、林甸县(不样)。

  其它各省也按照“协定书”所要求的指标,下达了索要计划。尽管各省对下层层加码,施加压力,但都没完成任务。龙江省只完成6600只、奉天省完成5400只、四平省完成3200只,总共才完成15200只。第六五九部队发给四平、奉天、龙江三省6408元的奖品。

  从1944年到1945年上半年,七三一部队责成所属的林口支队到佳木斯市购买黄鼠。佳木斯市伪公署卫生科通过开展所谓“防疫周”的活动发动全市学生捕鼠。据当时在协和校优级部读书的周绍谦证实:“1945年春季,学校动员学生捕鼠,事先发给捕鼠笼和捕鼠食物(像元农似的丸子),捕的鼠交给学校,然后统一送到市公署。捕鼠活动进行有两三个月”。又据当时在佳木斯市公署卫生科工作的许文章证实:“1944年和1945年,每到春天,佳木斯西南岗子的日军部队,通过市公署卫生科叫全市学生捕鼠,每天往卫生科送老鼠300多只,西南岗子日军部队亲自装箱,每箱装三四十只,然后用汽车运去。”

  七三一部队不在兴安省收买黄鼠的代用品----松鼠。据海拉尔支队长加藤恒则少佐供述:“本部索要的鼠量太大,只好在内蒙地带收缴田鼠,数量不足也可用松鼠顶任务”。

  七三一部队的各个支队根据本部的指示,把捕来的大量黄鼠除了部分在支队留用之外,绝大部分送往哈尔滨七三一部队本部,集中在石井班的动物舍内。原六四三支队长尾上正男在法庭上供述:“我们支队在1945年上半年共捕鼠7000只,每月送往七三一部队的黄鼠有100只到150只,家鼠有150只到200只,灰鼠有200只”。据木神原秀夫供述,林口支队于千振、佳木斯附近实行捕鼠工作,每月送本部有6000至9000只。“从1945年至同年7月,送往七三一部队的黄鼠共计26000只,其中四月份1000只,五月份10000只,六月份8000只,七月份7000只。此外还送去了支队饲养的白鼠1000只。”

  直至日本战败投降的前两天,还有装黄鼠的火车开进平房站。当时,七三一部队的日本人都逃命去了,把这列车扔在那里也不管了。(据《哈尔滨日报》)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