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浙江分社 新华社网络中心主办
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省情|旅游观光|招商引资| 批发市场| 对外贸易| 驰名品牌| 名优特产| 楼盘热市| 上市公司|寻医问药|人才信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浙江频道 > 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最新动态
 
一个伟人和一座城市

新华网记者 潘海平

  无论是“八字桥”闲聊的婆嫂,还是正在咸亨酒店里抿着黄酒的老汉,你随便上前打探,谁都可以给说上一两个鲁迅或鲁迅家族的故事。这位一百二十年前诞生于此,逝世65年的文化巨匠,在许多老绍兴的心中,依旧是活着的“隔壁的大先生”。

   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鲁迅”每时每刻都跳动在你的眼前: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鲁迅电影院、鲁迅路、鲁迅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酒馆、商号,或 用招牌,或用实物,自然而然地让人们近距离重闻或解读鲁迅笔下的风情。 绍兴,这座宁绍平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用7000年文明积淀,孕育、滋养了不朽的伟人――鲁迅;而鲁迅,使名士辈出的绍兴,愈加走正因为向辉煌、凝重和灿烂。

   专家告诉记者,绍兴是鲁迅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在鲁迅25篇小说中,有13篇取材绍兴或以绍兴社会生活为情景背景。而他众多的散文却更是处处乡情乡景:百草园、三味书屋、鲁镇的街景,还有赵庄的社戏和“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 正因为鲁迅不仅高频率而且精到传神的写作,绍兴的桥、乌篷船、集镇、村庄、农舍、酒店、民间故事、迎神赛会、社戏、目莲戏、无常、女吊等,从此天下闻名,成为文化的符号及其象征。

   鲁迅至于绍兴,宛如黄酒陈酿,历久愈香。 在绍兴老街的鲁迅纪念馆,每年的鲁迅纪念日,绍兴人民都会来这里凭吊先生;春秋季节,故乡的莘莘学子来这里缅怀先生的战斗历程,学习先生的崇高人格;大批徜徉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的游客,更会感受到鲁迅故乡浓浓的鲁迅氛围。

   在鲁迅中学,鲁迅“立人”、“人国”的思想已成为该校孜孜以求的校训;在绍兴最高学府绍兴文理学院,不仅遍布以鲁迅为主题的塑像、建筑物,还专门成立了鲁迅研究室,学生“学鲁”蔚然成风,“鲁迅研究”成为众多学生的首选课程。

   成立于1982年6月的绍兴鲁迅研究会,以“繁荣鲁迅故乡的学术研究,为鲁迅故乡争光”为宗旨,现有会员50余人,并出版会刊《绍兴鲁迅研究》23期,发表文字230多万,研究会成员的“鲁研”专著多达20余种。多年来一直钻研于鲁迅世界的裘士雄,在鲁迅教育上独树一帜的黄中海,对鲁迅小说创作分析独特的吴国群等等,毕生以研究、弘扬鲁迅精神为己任。退休多年的张能耿老人,当年曾访问过100多位鲁迅亲友,他所整理的实物与资料如今都已弥足珍贵,凭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张能耿老人晚年笔耕不辍,一连出了《鲁迅家世》、《早年鲁迅》两本书。

   鲁迅故乡惟一对外发行的文学刊物《野草》杂志,不仅以鲁迅作品命名,更提出了“鲁迅故乡文学园地,文化名城对外窗口”的口号,开辟了“朝花夕拾”、“野草诗苇”等栏目,努力发扬鲁迅文学风格、人文精神。

  在鲁迅远去多年以后,鲁迅故乡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着鲁迅,从鲁迅身上吸取忧国忧民、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身体力行。

   “涉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出在绍兴,闻名遐尔。正是这种精神,让绍兴摆脱贫困,走向富强。

   作为一名商人,咸亨酒店的总经理缪海良,对鲁迅也情有独钟。在他的案头,放着厚厚的鲁迅作品和鲁迅研究专著,从鲁迅作品中寻找经商的灵感。因为鲁迅作品《孔已己》而蜚声天下的咸亨酒店,重建于1981年,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怀念鲁迅的最佳去处。

  绍兴红江村的一位农民朱水雄,出于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在1997年创办了绍兴三味书画院,目前该院已有会员2000多人。4年来,三味书画院创作了大量以鲁迅为题材的作品。为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三味书画院向全国征集书画作品,共和国75位将军欣然为该画册题诗作画。朱水雄动情地告诉记者,多年来,鲁迅先生作品中那种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的精神时刻感动着他……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在绍兴,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对他的伟人的最真挚的情感。(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