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苏州7月17日(记者 李灿 顾钱江 张乐)"我下飞机了。"每次从台湾或其他地方回昆山,台商林伯丰都要打电话告诉昆山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章文熬,这已是他长期形成的习惯。
还在1995年,林伯丰担任董事长的台玻长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在立项审批过程中遇到麻烦,作为当地联络该公司的负责人,章文熬专门为此跑了18趟北京,到国家有关部门帮他们办手续。
1996年前3个月,章文熬索性住在北京。有半年的时间,他俩之间每天至少通一次电话,发一份传真。后来麻烦解决了,公司办起来了,他们之间经常电话联络的习惯也就保留了下来。
从千里之外的台湾来到苏州(昆山是苏州下属的县级市),举目无亲,有困难找台办,已是台商和他们的家属们自然而然的行为。
"我在苏州没有亲人,台办就是我的依靠。"在苏州市吴中区经营一家摄影器材公司的李先生激动地说。去年8月,他的母亲在乘车前往上海虹桥机场的路上,与上海青浦的一辆大巴士相撞,身受重伤,经青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第二天,苏州市台办得知此事,当即派一位副主任带人冒着大雨赶到青浦,慰问李先生及其家人。在苏州新区做针织服装生意的台商王先生前不久碰到一件尴尬事,他娶的苏州妻子同他吵架后,一气之下跑回娘家,要同他分居。他怎么求她也不回来。
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市台办。台办工作人员来到女方家中为他求情,女方没消气,坐都不让他们坐,也不同他们搭话。他们就站着跟女方的母亲谈,整整站了半天。他妻子终于被感动了。现在,两口子生了个儿子,十分和睦。王先生说:"我算是服了台办,他们什么事都管得好!"
"有困难,找台办!"台商邱先生喜欢向新来苏州的台湾人传授经验。
他的企业有一次因对祖国大陆有关法规没弄清楚,在生产中出现违反《商标法》的现象,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对他罚款80万元。
他跑到市台办哭求帮忙。台办经过调查,认为他确系无心,又是初犯,便派人去工商局为之解释说明。最后,工商局对其进行有关法规教育后,改为按规定的下限处罚。苏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谢鸣对记者说,尽心尽力为台商服务,是他们的宗旨。为了解台商们的需要,他们每年都要多次召开台商座谈会,组织台商参加各种联谊活动。他们还会用大量时间去走访台资企业,去年就走访了400多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