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潘海平 > 西藏纪实

 

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成为西藏农牧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1998-04-11 14:33:03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2日电 (新华社拉萨4月11日电 记者罗布次仁 潘海平)西藏农牧区的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成为广大农牧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据介绍,到1997年底,西藏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农牧民现金收入的一半以及部分县的30-40%的地方财政收入均来自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一方面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着力推广实用农业技术,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把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作为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举措来抓。   西藏一批批“泥腿子”告别田野,或买起汽车跑运输,或办起了工厂当厂长,或走南闯北做生意。到1997年底,西藏全区已有乡镇企业1050家,拥有职工20000多人,当年实现总产值4亿元,上缴利税 2482万元;多种经营收入达到5.3亿元。

  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西藏各地近年来进一步理清思路,纷纷制定出推动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如昌都地区先后组织百余名地、县乡干部赴广东、山东、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将乡镇企业和农牧民多种经营的水平提高到一个阶段,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   有的地县抓住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全国各地援藏力度加大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内引外联,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充电”。日喀则地区以上海、山东援藏为契机,利用干部牵线搭桥,广泛开展与上海、山东的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联络与合作,不仅使部分老企业焕发了生机,而且上马了一批新项目。如聂拉木的藏药厂改建后,实现利税70万元,而新上马的玉雕厂则成为地区第一利税大户。

  西藏为提高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经济效益,适时地强化了管理。对现有企业和从业人员中,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和多种经营逐步规范;对新项目抓可行性研究,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同时采取自办培训班、送内地锻炼等办法,加强管理人员和经营者的教育,据统计,几年来,全区共举办这类培训班18期,受训人员达1000多人。(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