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2日电(新华社拉萨7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潘海平 罗布次仁)尽管眼下的藏东田野还没有到挥镰收割的季节,但四周茂密的原始森林却在绵绵阴雨中备好了一份厚礼,等待人们去收获。
日前,记者沿贯穿藏东南的川藏路采访,不时在路旁山坡上的树林中看到采集真菌的农牧民。他们有的脚蹬高筒雨鞋,有的卷起裤筒,手提着各种篮子或五颜六色的提兜,穿梭在参天的树林中搜寻各种菌类。
“大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真菌采下来就是钱。”波密县倾多乡农民阿森诙谐地说。入夏以来,他和三个子女每天早上七时出发,带着糌粑和锅碗到村后的巴乌日山上采集松茸、羊肚菌等,每天采集的松茸达到20多公斤。去年采集松茸500多公斤,仅此一项收入就达3.5万元以上。
藏东南群峰叠嶂,沟谷纵横,高差悬殊,表现出立体气候和包括热带到极地的全部垂直自然带谱。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不同习惯的真菌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这里可以见到海南西沙有分布的环柄香菇,以及美洲热带有分布的褐微皮伞菌和非洲热带专门生于白蚁巢上的白蚁伞类真菌。到目前,已发现各类真菌1000多种,被誉为天然的“真菌宝库”。
在众多的真菌中,松茸、虫草成为规模性开发的菌类,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这些生长于青冈树下的真菌走俏市场,令许多人迷惑不解。林芝地区八一镇居民普布多吉说:“松茸在十年前还被当做普通蔬菜,在市场上仅五毛钱一公斤,大部分烂在山上,现在每公斤竟能卖出七八十元,真是不可思议。”
真菌昔日密林空生死,如今却能成为内地甚至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桌上美餐,得益于商贸的空前繁荣。随着收购规模的增大,竞争也趋向激烈。许多商人进一步扩大销售领域,让真菌漂洋过海。每到收购季节,一些商贩雇着车,走村串户,收来真菌,然后稍作防腐处理就运到内地通过外贸部门出口。来自吉林的商贩李运才,每年的商业收入至少有二三十万元。
外贸的打开,不仅给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且真菌的收购价也逐年提高,给世居林海的高原山民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致富门路。在波密县倾乡,松茸、羊肚菌的采集去年给乡里增加的收入达464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九十年代初期的600多元提高到1765元。近五年来,全乡400户八成的人家盖了新房,添置农牧业生产工具,仅手扶拖拉机就达95台。
据统计,西藏林芝、昌都每年到日本、南韩以及成都、昆明等海内外销售的真菌达到40多万公斤以上,仅此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达到近亿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