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潘海平 > 西藏纪实

 

西藏崛起川藏经济走廊
1998-06-25 15:31:04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2日电(新华社拉萨6月25日电 记者罗布次仁 潘海平)作为“世界屋脊”连接内地的要道之一的川藏公路,如今逐渐成为沿线各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条崭新的“川藏经济走廊”正在藏东大地崛起。

  川藏公路修建于1954年,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413公里。它在西藏境内分南北两线贯穿昌都、林芝、拉萨四个地市的10多个县,是进出藏物资主要运输通道,堪称西藏的“生命线”。近年来,为使川藏这条藏东要道通畅起来,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投资上十亿元对川藏线进行整治。经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洗礼的沿线地县,也都在这个当口纷纷调整和重新部署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川藏公路的流通作为深度发展市场经济的突破口。   兴建路边小城镇、形成区域小市场。公路是一条流动的市场带,但只有让流动的汽车和人停留下来,真正的市场效应才能形成。在藏东的各地县,近两三年中,兴起了一个路边城镇改造的热潮。记者在昌都地区所在地昌都镇、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以及公路通过的各县城均看到,几年前还基本功能不全、破旧不堪的城镇,如今已旧貌换新颜:泥泞坎坷的街道已被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取代;露天商铺搬进了干净的楼房,商店里出售着从食品到化妆品等众多海内外商品;一批干净整洁、价格低廉的宾馆、饭店出现在街头巷尾;“全国直拨”的公用电话招牌随处可见。据统计1995年以来,仅林芝一个地区投入的城建建设资金就达10亿元。   如今在川藏线上奔波的司机、商客,再也不用为食宿发愁,每一个县城都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食宿服务。昌都地区八宿县委书记沈利告诉记者,通过改造,他们的县城不再是过往的人看都懒得看的破落地方了。商人也闻风而来,从三年前的1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00多户。这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县里的农牧民出售农副产品、经商做生意有了就近的市场。光县城附近农民兴办的蔬菜大篷就一下子出现了十几个。   依托要道探索外向型经济。西藏多数地方处高原的腹心地带,交通闭塞。川藏沿线各地县越来越把有交通要道通过当作一大优势,瞄准内地大市场积极探索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记者沿川藏公路采访地县时,均被告知新近成立了面向区外市场的经济实体。昌都地区的芒康县,因为川藏南线贯穿全境,南通云南,北连四川。从1993年开始,他们针对内地市场的需求办起了青稞虫草酒厂、高原食品加工厂、林下产品贸易公司等1家企业,形势十分喜人,去年实现产值941万元,利润246万元,使财政收入一举增长50%。(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