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2日电(新华社拉萨7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 潘海平)阳光犹如炙热的火焰,从高原的天空中倾泻下来。盐田里蓄灌着的温泉在蒸发中迅速变成洁白而晶莹的盐巴。
用咸水晒盐,在很多人看来是只有大海边才有的风景,但不久前,记者在藏东南芒康县却看到了在世界屋脊上晒的温泉盐。
奔腾的澜沧江流过这个县的盐井及曲孜卡,在两岸并不平缓的山坡上,巨大的原木架出层层叠叠的平台,宛如山体生出的翅羽,这就是盐田。田不大,每块大约十来平方米的样子,表面是水泥或夯得很结实的泥土,田边修筑着一个个温泉蓄水池。
晒盐在这里是妇女的“专利”。记者来到盐井盐田时,格桑拉姆带着她的儿媳妇正在晒盐。她们用皮管将温泉盐水从池里抽到田面上,然后到盐田下的阴凉里拉着家常躲避太阳。盐田凌空架设,使江风能从底下呼啸而过,加快了蒸发。仅仅两、三个小时,田里的温泉就奇迹般地变成了盐。她们用一块木板轻轻地将盐刮起,象是刮地上薄薄的一层雪。刮完了,又用一把小木锤将田夯一遍,再灌上温泉水。
格桑拉姆从15岁开始在这里晒盐,到现在已有30年了。她和她的姐妹们每年在盐田里劳作的时间达6个多月。由于冬天蒸发量小,晒盐五、六天才能收获,盐民把桶桶盐泉水从山脚背到盐田;春天3个月,各家就分开晒盐。夏秋则因气候阴湿多雨,忙于农事。但是,盐业是他们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格桑拉姆说:“去年她家晒盐3000多公斤,收入2500多元。”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地块。特有的地质结构,使这里的很多地方都喷涌着温泉。温泉有不同的种类,盐温泉就是其中一种。据盐井纳西民族乡和曲孜卡乡的统计,这两个乡有专业盐民54户、250多人,盐田1000多块。
温泉盐的市场主要在藏、川、滇、青的广大农牧区。在过去,盐民们晒完了盐,最愁的就是销售。夏秋时节,男人们要赶着骡马,通过羊肠小道去数百里外卖盐。如今,政府以强有力的调控推广精制含碘盐,但盐井和曲孜卡的温泉盐具有提高牲畜发情率和怀胎率等独特功效,因此仍保持着它在农牧区的固有市场。格桑拉姆说:“更让盐民们觉得舒心的是,随着商贸的繁荣,我们再也不用为卖盐走千里迢迢的路了。”
在盐井的集镇上,记者看到一个小型的盐巴市场正在形成,近十个由商人或盐民自己兴办的盐销售点分布在街面上,而一辆辆大卡车正在各个点等待装盐。盐民只要走几里路,把盐运到这里就可销售。正赶着两匹驮盐驴子到集市上的尼珍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真是晒出来盐就是钱。”
与此同时,随着观念的转变,盐民家庭成员也开拓出许多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他们有的种起菜地,有的发展经济林木,有的则念起“生意经”。格桑拉姆的丈夫在盐井的集镇上开了家歌舞厅,一年增加收入数千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