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5日电(新华社拉萨7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潘海平 罗布次仁)春夏之交的藏东南,万物竞翠。勤劳的藏族农牧民在忙碌的农业生产之余,纷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栽下一棵棵桃树、核桃、花椒、葡萄等经济林木。
在朗县洞嘎乡,走进桃花掩映的聂村,见到三五成群的农民在掘土栽树。在村头,农民强巴旦达指着刚栽下的八棵“黄香蕉”苹果树对记者说:“这可是‘摇钱树’啊!家里增加收入指望它们呢。”近几年来,强巴旦达把一些果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或换取粮食,行情意外地看好。因此,他每年栽植,现在他一家的果树已有50多棵。
在藏东南的林芝、昌都地区的怒江、澜苍江、金沙江河谷地带及藏南的加查、错那县,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世界屋脊上的低海拔区。这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有着发展庭院经济的良好基础。但是,多年来市场上的各种干鲜果品大多从区外调进,由于运输线长,价格很高。
近几年来,为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发展西藏其它地区不能生产的各种干鲜果品,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各地纷纷把发展经济林木作为治穷致富的重要途径。仅朗县和加查县近三年就从四川、陕西、河北等省市引进桃树、核桃、花椒、葡萄等优良品种近四万株。
加查县安绕乡农民洛桑,近十年来栽植桃树、核桃、苹果等果树100多棵,每年生产各种果品近2000公斤,销售到拉萨、泽当、日喀则等城镇和农牧区,收入达到5000多元。在他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下,种植经济木林的农民越来越多。
过去藏东南各地群众“地以圈种、牲畜放养”,常常是“房前屋后一团泥,卷起裤筒进家门”。如今这里的群众已开始改变牲畜放养习惯,积农家肥,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栽起了“摇钱树”,建起了飘香四溢的果园。他们还以质次果品和附近野生桃子为饲料,加速发展养猪业,户均生猪存栏达到三头以上。
藏东南农民种植经济林木积极性的提高,加快了这一地区治穷致富的步伐,先后有加查、贡布江达、八宿等县脱贫,一大批小康村出现在深山峡谷。农牧民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全自治区的水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