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5日电(新华社拉萨7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 潘海平)初夏的高原河谷万物竞翠,处处莺歌燕舞。然而,煤矿工人扎西和他的工友们,每天忙碌在高耸入云的马查拉,面对仍是冰天雪地的世界。
位于藏东类乌齐县境内的马查拉煤矿,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煤矿,主平峒标高为5188米。在初夏的晴朗天气里,记者登上马查拉煤矿,看到朵朵白云在山腰静浮,姿态万千,煞是美丽。但就在顷刻间,忽然狂风四起,白云迅速变脸,粗大的雪霰从天而降,把整个矿山变成茫茫雪海。
这一煤矿是中央和全国其它省市区援助西藏建设的六十二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当今世界在如此高度建设煤矿还没有先列。承建此工程的四川煤炭建设第六工程处的一百多名职工和马查拉煤矿的藏汉职工,安营扎寨在海拔5100米处。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极不稳定等困难,历时三年完成井巷工程1200多米、建筑工程7700多米,并在去年10月建成投入生产。
矿长次旺说:“煤矿是汉藏工程技术人员用火热的青春和鲜血建成的。”马查拉氧气只有海平面的40%,用钢铁制造的机器在马查拉开足马力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功率,更不用说以血肉之躯了。
在马查拉同期进藏的还有两位来自全国煤炭系统的援藏干部。担任副矿长的徐志贵,曾在内地一次事故中为抢救工友左臂致残,至今不能申直,但为西藏建设第一座现代化的煤矿,他欣然来到了世界屋脊,以病残之躯在马查拉整整奋战了三年。
李文,这个来自广旺矿务局的援藏技术人员,来藏之前,他上有年近八旬、双目失明的祖母和年老多病、丧失劳动力的父母,下有不满一岁的孪生男孩要照料且一个患小儿脑瘫、一个患小儿败血症。但李文毅然报名来到这里,并为煤矿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查拉煤矿的可采储量为87万吨,按现有条件,开采期可达到30年。这对于能源匮乏的西藏,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可以大大缓解能源对藏东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以这个地区新建的年产4万吨的水泥厂为例,从马查拉运煤比以前从四川运煤光运费每吨就可节约1200元。况且,此地的煤是低磷特低硫优质无烟煤,具有良好的动力。据介绍,马查拉煤的标准燃烧热量可达到5000至7000大卡。
这里不通邮、不通电,与外界联系靠仅有的一部电台。目前,职工们洗澡只能十天半月去数十公里外的昌都镇;他们吃的是无法蒸得很熟的米饭和高压锅压出的牛羊肉,没有什么蔬菜。矿长次旺说:“马查拉人创业在雪线以上,靠的不仅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有特别能忍耐寂寞和吃苦的精神。”
马查拉矿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雪封山,生产能力为3万吨的矿山每年只有7个月出煤,但现在1.75万吨的产量,不仅基本满足了昌都地区生产需求,还有力地缓解了藏北地区的燃料紧张状况。来自四川的李文感慨良多地说:“来到这里,我们开采了“乌金”,也开采了自身生命的灿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