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老将出马,是喜是忧?
--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大奖系列赛后记
  新华社宁波4月29日电(记者 柴骥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大奖系列赛宁波站比赛的赛场上,人们看到了许多久违的身影,一些淡出江湖已久的老将们纷纷出阵。这一现象究竟是喜还是忧,田坛人士似乎莫衷一是。
  代表湖南出战的男子三级跳远老将邹四新今年已经36岁"高龄",他的年纪比和他一同参赛的选手足足大了一轮。比赛中,邹四新的成绩比他当年的最好成绩差了将近一米,但他还是获得了第二名。然而其他出战的老将就没有邹四新这样的运气了。上海女子跳高名将金玲止步在1.76米的横杆前,连名次也没有获得,女子铅球老将隋新梅同样也没能进入前八。徐德妹,一个成名于八十年代的老运动员,曾在十几年以前获得过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女子标枪冠军,然而这次她同样连决赛的资格都没有取得。
  老当益壮的邹四新认为,不管成绩如何,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在延长,他认为自己能在与年轻人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二则表明了中国田径运动员正在逐渐走向职业化的趋势,老运动员们可以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获得奖金。一些田坛人士也非常赞同邹四新的观点,他们认为,老将们愿意出马是中国田径运动的喜事。
  但是更多的人对邹四新的说法表示不以为然,他们的观点直截了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九运会"。他们认为,今年是"九运年",各地体育部门的工作也都在围绕着"九运会"打转,由于这次大奖系列赛又是"九运会"的预赛达标赛,老将们出马是为了获得参加"九运会"的参赛资格,或许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经验在"九运会"上为本地代表队获得一枚半枚的奖牌。同样这与通过这项比赛发现和培养年轻运动员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此次参赛的一些年轻运动员私下里对记者说,老将们还在那儿压着,某种程度也影响了他们参赛获得好成绩的积极性。一些人也表示,各地还寄希望老将们打天下,也说明中国田径实在是后继乏人。
  国内田坛高层人士虽然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直接评价,但他们在言辞之间还是透露出深切的忧虑。中国田径在悉尼奥运会上只夺得一枚金牌,而且2000年进入各项目世界排名前20位的中国田径运动员只有10人,跌入历史低潮。在这次比赛的组委会会议上,中国田管中心主任谢亚龙认为现在的中国田径"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拖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后腿"。他表示,要改变这一现状,各地运动队和运动员首先应该立志面向世界竞争,而不是只"打打内战,在国内拿名次拿奖金"。
  老将出马,不管其中有多少令人欣喜的成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国内田坛甚至是体育界的这么一种价值取向:在"九运年"这样的一段特殊时期里,地方利益、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