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柴骥程 郑黎
从宁波市区往南30公里,有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江南小村叫滕头。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里,连声称赞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10年以后,越共总书记农德孟访问滕头后留下了发自肺腑的感慨:"我今天到了这里,才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样的。"
1993年,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亲自把"全球生态500佳"的匾额送到了滕头村,她赞叹道:"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很少见到像滕头这样美丽整洁的村庄。"不久前,丁关根同志在视察滕头时高兴地夸奖:"你们这里不像农村,简直是座花园啊!"
宁波市的领导告诉我们,多年来,滕头人坚持不懈、目光长远,无数次拒绝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快速致富"诱惑,他们走的正是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所指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在农村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喜人成果。
与时俱进,老先进永葆青春的奥秘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滕头村作为宁波市和浙江省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面"旗帜",一直保持着鲜艳的颜色,历久不衰。
到滕头采访,遇到年长一点的村民,他们还是会跟你讲起当年"农田高低不平,洪涝连年不断,收入一百挂零,有囡不嫁滕头"的困境。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老书记傅嘉良的带领下,滕头人历时15个冬春,投工43万,楞把1200多块高低不一、亩产只有100多公斤的"靠天田",改造成大小划一、排灌畅通的高产"吨粮田"。通过艰苦创业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滕头,从那时开始远近闻名。
1991年,当总书记来到小村时,已经提前实现小康的滕头,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美丽画卷。看到规划超前的地下排灌系统,总书记高兴地称这是滕头农业的"秘密武器"。
"总书记看到的'秘密武器'反映出一个细节,滕头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创新精神、超前意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专家在考察了滕头以后,作出如此评价。
去年,只有787个村民的滕头共完成社会总产值12.1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2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3095元。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滕头的农田也出"金"产"银",每亩土地的年产出平均超过一万。30多年前滕头人梦想过的"万元田"乌托邦在新世纪竟真的成了现实。
指着村口墙上镌刻着的那条"一犁耕到头,开拓创新永不休"的标语,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告诉记者:"这就是滕头的精神。干事业既要像一条耕地的铁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也要像总书记讲的那样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己。"
对于发展经济中的"与时俱进",滕头人是这样理解的: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并迅速作出反应和调整。从2000年开始,傅企平嘴巴上念叨得最多的单词是"WTO"。在村里负责旅游接待的孙大森退休前曾经从事过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段时间里,企平书记每天一上班就跑到老孙的办公室请教"WTO"知识。
"爱伊美"服饰公司是滕头村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创业23年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羊绒服饰和羊绒面料生产出口基地。"爱伊美"产品出口,大多是国外公司的"定牌加工",利润微薄。村党委班子成员、公司总经理傅志存把自己的想法与傅企平商量,中国"入世"以后,国外的一些著名服装企业势必会想方设法进军中国市场,但他们自己到中国开厂设分公司的成本太高,一定会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爱伊美"就可以与他们谈合资,并要求把品牌合作纳入合资的内容中,"爱伊美"服饰便可以利用他们在国外的营销渠道进入他们的主流市场。
两人的思路一拍即合,"爱伊美"立即在法国和日本分别开设了办事处,加强与国外企业的联系。记者日前在滕头采访时,在"爱伊美"见到了来自意大利著名男装企业ITN公司的代表,双方目前已经达成了合作的初步意向,傅志存显然对这件事已经成竹在胸,他表示还要到意大利考察一下,看看对方的实力和经营水平再做决定。
滕头人很会开拓,通过"改土造田"奠定农业基础的滕头村,近10年来,村级经济完成了由单一农业向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整跨越。去年,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5亿元,而以园林绿化、生态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就占了1.25亿。滕头人不仅大力发展新兴的"朝阳产业",同时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夕阳工业"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傅企平表示,只要不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强村富民的办法很多。
然而并不是一切都是那么顺顺当当,滕头人在发展的历程中,也有"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滕头就面临着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其艰难的抉择:村属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改还是不改;改制以后,究竟是让经营者还是由村集体控大股。"集体意识"
一向很强的滕头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论。
老书记傅嘉良尽管年逾古稀,但他的思想和年轻人一样开明,关键时刻,他发话了:村里的许多集体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靠村里的一些能人白手草创起来的,譬如这个"爱伊美"吧,它就是由傅志存一手带大的,20年来,"爱伊美"为滕头村作的贡献将近一个亿,很多年,滕头村其实就是靠这一家企业给支撑着。企业甚至比附近的"雅戈尔"、"杉杉"创办得还要早,可人家依靠机制的优势早已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服装企业,如果不给"爱伊美"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可就"美"景不长了。
这道"坎"能否顺利跨过去,或许决定着滕头将来的命运,跨过去了,前面还是一个"艳阳天"。滕头人终于还是及时解开了思想上的这个"结",跨过了那道"坎",转制工作到1998年终于全面完成。转制后,村企业资产总量中,集体所有、个体和外资分别占51%、37%和12%,37家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混合舰队"。
如今滕头人一算账,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自1991年江总书记视察滕头以来,滕头的集体经济净收入以年均50%的增幅递增,10年中村级集体收入增加了11.5倍,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倍。强村富民才是硬道理。
兼容并蓄,乡土文明植入现代意识
走进滕头,不由自主便会想起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在村口听傅阿志老人介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在滕头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20多年来,全村基本没有发生过赌博、封建迷信、超计划生育和打架斗殴现象,成为闻名遐迩的"四无村"。如果有外村人入户滕头,他们就必须上一堂"如何遵守滕头文明规则"的必修课,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迅速被滕头"同化",改掉原有的不良习惯。多少年来,滕头村可谓风清弊绝,诸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许多城里人还没彻底改掉的卫生习惯在滕头早已绝迹。
"滕头的文明可不是光靠抓就抓得出来的。"傅企平急于想表达一层意思,奉化市的领导替他告诉了我们。
早在10多年前,滕头人就结合农村实际总结出了以"五抓五不忘"为精髓的成功经验,即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先富,不忘共富;抓工业,不忘农业基础;抓改革开放,不忘党的建设;抓经济发展,不忘生态环境。此外,滕头村里制定的"三先四不"原则:凡是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书记首先做到。村干部不多占股份,不领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不拿最多奖金。
有了这"五抓五不忘"作基础,"三先四不"为表率,村民心气顺,党委说的话村民爱听。"滕头旁边的波导公司号称自己生产的手机是战斗机,其实,我们滕头的党委才是真正的战斗机,有什么事情办不好的?"村团委书记傅德明笑着说。
要知道,这里所处的可是经济脉搏跳动得最剧烈的东南沿海,急功近利的发展观,曾使中国人传统理想中乡土文明一度被严重破坏,如今在滕头再度回归。
然而当记者把"世外桃源"的滕头观感告诉傅企平时,换来的反应竟然是连连的摇头。正在纳闷之际,眼前这位敦厚的汉子说出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世外桃源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滕头不想成为一个精致却封闭的庄园,而要成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村庄,滕头人身上不仅要有传统美德,更要具备现代文明意识。"
必须让现代文明的风吹进来,让滕头人与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交往,滕头村为此不遗余力。受到大连、宁波用"体育打造城市品牌"这一思路的启发,滕头人把承载大量现代文明信息的体育作为提升滕头人现代意识的手段。村里专门成立了村级体育总会,下面分设乒乓球、象棋、羽毛球、武术、钓鱼和老年体协等各个分会。每年体育总会都要组织一些赛事,有时候是把村队拉到外面比赛,有时则把一些高水平的队伍请到村里举行友谊指导赛。
2000年全国体育大会在宁波举行,滕头村立即与组委会联系,把象棋比赛拉到了滕头。滕头人有机会亲眼目睹胡荣华、许银川等特级大师们精彩对局,运气好的,还能和他们下几盘指导棋。同时滕头人更通过接待这类赛事,与大师们的接触交往,认识了自己的差距。
滕头村还是全国唯一的村级"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基地"。村里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天文馆、古生物馆、传统农具馆等博物馆,并利用现成的条件,为青少年安排了鲜果采摘、农事劳动、盆景制作等活动。这些基地已经接待了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师生80多万人,滕头的孩子们每天都在接触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同龄人,他们一起玩耍、劳动,不同的文明在不知不觉中交流传递。
滕头人意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在近年来的公民道德教育中,他们始终突出诚信教育。坚持诚信,终有所报。去年底,"爱伊美"公司接到日本客商4万件羊绒、兔绒大衣订单,合同期为90天交货。然而刚开始生产,公司突然收到日方紧急传真,要求修改款式。总经理傅志存和职工用诚信的态度对待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结果只用40天就保质保量交了货,违约在先的日方连称奇迹,更加信任"爱伊美","爱伊美"的业务由此迅速扩大。
在滕头企业就业的8000职工中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不管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普通村民,从来不把他们当作外人看待,反而是那些劳动态度更好、工作更勤奋的外来人得到了更高的工资。目前,滕头专门在村里划出活动场地成立了外来人口之家,傅企平还告诉记者一个想法,要在村里建起一栋栋安徽楼、湖南楼......把滕头变成一个开放的移民村。
傅企平一直有一个梦想,滕头能不能实践一种模式,农民不离乡,农村城镇化。他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的不仅仅是整洁的街道和漂亮的楼房,还需要用现代文明来冲击千百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任重道远。
良性互动,生态保护也是生产力
还没到滕头,远远就看见了几只野生白鹭在滕头的田间惬意地栖息,专家告诉我们,作为候鸟,白鹭对环境要求非常高,10多年来,这一带几乎绝迹。
漫步滕头村道,只见处处花红树绿,碧水环绕,成群的野水鸭、灰天鹅在清澈的河水中拍翅戏耍,一派江南田园美景跃然眼前。
自从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的称号以后,滕头人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规划着美好的未来。
他们请来上海交大等高等学府的教授编制了滕头的生态环境规划。
村里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当年,滕头人为保护环境,拆除灶台,用上沼气。2000年,他们发觉沼气之源--猪场的猪粪味不利空气净化,又拆沼气,让村民改用液化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小村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23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被他们一票否决。
村里新建了16座生态型公厕,家家户户实现垃圾袋装化。
邻县因道路拓宽而要砍掉的500棵樟树,滕头人星夜赶路,以6万元钱"斧口救树",全部移栽到滕头村。
别以为滕头人在生态建设上只会投入,他们更会主动利用生态获得效益。
日本大和种苗株式会社欲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寻找种子种苗出口基地,"大和"董事长带着技术员一路下来初步选定了54个点,在中国最后定下的5个点中就包括滕头。"大和"董事长对负责滕头农业公司的傅平跃说:"走遍东南亚几个育种基地,就数你这里环境最好,把基地放在这里,公司放心。"
滕头培育的南瓜、西瓜、葫芦、茄子等10几个品种的种子源源不断销往日本,土地亩产值上万元。今年,"大和"决定扩大与滕头的合作规模,共同培育无籽西瓜,农田亩产最高居然可达两万元。
去年,受"大和"的启示,滕头利用环境的优势,与中国农科院合作,从日本、美国、以色列引进25个新品种,采用人工套袋授粉和脱毒炼苗等新技术,建立了可以使农田产生更高效益的植物"组织培养"车间。
滕头向周边村庄租来近万亩土地,村里村外一起种花种树种草,这其实是村园林绿化公司属下的花木基地。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们就"抢"到了首批3000万元的赛场绿化订单。去年,滕头园林绿化的产值超过1.3亿元。
滕头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的优势,围绕"让游客享受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向外打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牌。去年,到滕头旅游的中外游客达55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840万元。
当年,滕头人只是怀着朴素的意识治理村容村貌,现在,他们已经深深懂得,有耕耘终有收获,生态环境也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自觉性更强。
环村河道因上游采沙而水体浑浊。滕头人会同当地的镇政府花10多万买断了上游的采沙设备,并把一些采沙的农民招聘到滕头的工厂上班,还河道碧水盈盈。
两个文明齐头并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社会、环境"三股拧一绳"互促互动,花园般的滕头村不仅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也展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方法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