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红"是怎么红起来的--浙江省象山县发展效益农业的启示
  新华社宁波5月7日电(记者柴骥程)柑桔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农民增收的当家产品。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曾经给浙江农民带来巨大收益的柑桔,如今竟然成了农民增收问题上一个难解的"结"。
  为了解开柑桔生产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结",浙江省象山县围绕"象山红"等名品柑桔的培育、生产和销售,充分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高效农业之路。
       启示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生产中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浙江省是柑桔的传统产区,为了提高浙江农业当家品种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浙江省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终于在九十年代初把柑桔的亩产量提高到了一万斤。柑桔为浙江省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进而,各地发展柑桔生产的积极性大增,柑桔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象山县三面环海,一直是一个传统的渔业捕捞大县。由于这里山多地少,象山县也把柑桔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行业,柑桔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最近几年已经达到10万亩,年产量超过了10万吨。
  这种"数量型"的柑桔发展思路终于在1997年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打击。每公斤柑桔只卖到一毛钱还无人问津。许多农民流着泪砍掉了自己精心栽培的桔树,把大量桔子烂在地头、倒进河里。宁波市在这一年也破天荒地号召全市人民购买"爱农桔"、"爱市桔"。
  也就在同一年,品质独特的"宫内伊予柑"以及被命名为"象山红"的优质柑桔品种,经过象山林技人员近10年的努力,终于在象山培育成功。于是,象山县开始积极调整柑桔品种结构,并采用高位嫁接的换种办法,对老的桔树进行改造,全面实施柑桔生产的优质名品工程。此外,他们采取不同品种结构柑桔实现不同成熟期的办法,把传统优质的温州蜜柑分成特早熟、早熟和中熟三个时间段出产,打好市场的"时间差"。
  这一转变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该县茅洋乡南充村的农民技术员郑明土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农民的柑桔栽培技术指导员,1994年他索性自己直接跳到地里,并一口气承包了三个村的60亩桔园。在1997年的桔灾中,他的收入仅有2万多元,远远抵不上生产成本。1997年,在象山林业局的指导下,郑明土把其中的30亩进行了高位换种,去年又把换种面积增加到40亩。投产后,他的优质柑桔在市场上卖到1.6元一公斤,而"象山红"更是卖到每公斤12元,而且还供不应求,去年他的收入达到15万元。
  有了郑明土等人的示范效应,象山以及周边地区农民要求换种"象山红"等优质柑桔的积极性大增。但是为了防止以往出现过的一窝蜂现象,负责换种指导的象山林业局采取了稳妥的办法,他们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有计划地控制新品种的产量。林业局局长林宇皓告诉记者:"象山在发展象山红柑桔生产的时候,一定要吸取以往一哄而上带来的教训,坚持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面积,以质量胜数量。"
           启示二:用"倒流水"组合"产业链"
  在采访中,象山县委书记肖培生认为,在目前的千家万户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一味地要求农民直接去面对市场,是不现实的,作为政府,除了在政策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做好这些"产业链"的衔接工作。
  如何使"象山红"柑桔实现产业化?象山县首先把找准了"象山红"的市场定位作为"产业链"衔接的第一步。经过近10年的培育,"象山红"柑桔借鉴了日本一些优质柑桔的特点,表现出性能好、产量高、丰产稳产,外形美观,口味甜浓多汁的特点,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名特优果品展评会上,"象山红"获得了"中华名果"的称号。为此,"象山红"确立的市场定位就是与进口洋水果抗衡。
  象山林业部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发现,由于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持续比较长,柑桔性温且水分丰富,比较适合北方消费者的口味,同时北方本身又不产柑桔,因此洋水果尤其是美国新奇士柑桔、澳柑等品种在北方市场特别畅销。"吃"准了这一点,"象山红"首先采取了攻占北方市场"桥头堡"的战略
  今年元旦前后,象山县政府带领了象山县20来位柑桔购销大户来到了沈阳--东北最大的水果集散地。此时的沈阳冰封雪盖,气温在零下20度以下,正是柑桔等水果最旺销的时候。他们大胆地把"象山红摆进了沈阳果品市场与新加坡合资的精品市场内。刚刚建成的精品市场以经销进口水果为主,在柑桔类中,澳柑、美国新奇士、脐橙以及一些日本的柑桔是这里的主要经营品种。一天下来,大部分市场内的经销户反映,"象山红"的色泽和口感都要超过洋柑桔,纷纷要求经销"象山红"。在上海、杭州和宁波市场,"象山红"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与洋柑桔一比高低。结果,今年春节前后,每公斤"象山红"柑桔在市场上卖到12元以上,整个象山县的"象山红"出现了脱销。
在市场的环节上首战告捷,象山县政府采取一种"倒流水"的方式,加紧组合这条"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他们以购销大户和种植大户为主体,组织了柑桔专业农业协会,尝试让购销、种植户一起参股入会,形成产销一体、利益共同、风险共担的农业组织。而政府的相关部门则帮助进行信息咨询、技术辅导,并联系金融部门解决资金问题。
  "象山红"柑桔的成功,使象山县政府更加理清了这样一条思路,正如该县县委书记肖培生所说:"紧紧以产业化作为农业工作的抓手,不断深化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是以'象山红'为代表的象山效益农业的一条根本出路。"
  然而在采访时,记者真切感受到,象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对目前供不应求的"象山红"还是充满了忧患,该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励志武对记者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将对国外的柑桔实行开放,这样"象山红"与洋柑桔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象山红"的产业链衔接还要更加紧密,品种还要不断改良。据介绍,目前象山县的财政部门专门拨出款项,重点进行种苗工程建设,保证"象山红" 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品质不断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