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柴骥程 郑黎) 从去年开始,宁波市尝试设立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用账户"581"(谐音我不要"),旨在结合目前的社会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新机制。宁波"581"账户设立一年以来,在帮助干部自查自纠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成效,全国许多地区的纪检部门也纷纷仿效宁波经验,各地如"981"、"12381"等与宁波"581"类似的廉政账号纷纷出现,并成为干部拒礼、拒贿的一条"绿色通道"。然而,这项制度在近段时间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项制度与现行法律的冲突以及对这项制度效果的疑问。
一项廉政创举
去年1月中旬,宁波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营业部开设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用账户"。由于一般的银行账号记忆比较困难,同时为了使这个账号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账号特设为"581"(宁波话谐音"我不要")。
宁波市纪委在一份通知中说明了交缴办法: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收受的无法退回和不便退回的各种礼金,首先应按规定直接上缴单位,也可在规定期限内直接到工商银行宁波分行的各办事处、分理处或储蓄所,填写《现金交款单》,交入专用账户,交款后由银行提供专用账户的《缴款回执》。收受无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各种购物券(卡)、信用证、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可按等价金额交入该账户。对无法拒收的各种礼品,仍按规定上缴单位。上缴该账户资金,在填写《现金缴款单》时可以不署本人姓名和单位名称。凡持有该账户《缴款回执》的,可视作主动拒礼拒贿。
通知规定,这个账户的拒礼拒贿资金,由市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负责管理,在年底清算后,全部上缴国库。
这个账户开设至今已有1年,记者日前从宁波市纪委党风办了解到,一年中,这个账户已收到党员干部上缴的礼金达130多万元,共计200多笔。据介绍,其中一次性缴入1万元以上的有24笔,最大的一笔达到12万元。
在受理"581"账户的宁波市工商银行,负责个人金融业务的赵晓青告诉记者,宁波工行在全市179个储蓄网点都设立了"581"账号的专门受理口。在实际运作中,他们发现到"581"账号办理的主要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储蓄所,市区里主要的网点来办理的人很少。赵晓青还告诉记者,据下面的储蓄临柜人员反映,到"581"来存钱的人往往一声不吭,来去匆匆。赵女士还告诉记者,"581"账户开设以后确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些人曾经拿着一些戒指、项链等一些实物跑到储蓄所,希望把这些东西也交到账号里,但是由于我们和纪委有协议,不收实物,他们就很不开心地回去了。
今年春节前夕,宁波市纪委又发出了一个"581"账户的补充规定,表示收到的购物卡以及任何可以有购买效果的礼卡也都可以交到"581"。目前,"581"已经收到这种礼卡250多张。银行工作人员对这些礼卡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包括卡号,上缴的时间也精确到分。
今年春节前,宁波市工行的会计科收到了来自哈尔滨的3笔汇款,共计9万5千6百元,这3笔汇款分别来自哈尔滨的3个干部家庭,他们表示由于在当地找不到这样的渠道,希望工行把这些钱也交到宁波的"581"账户内。宁波市工行则根据他们的家庭地址寄去了账户的回执。
给干部一个自律自救的机会
在记者采访中,宁波市纪委书记陈艳华痛心地对记者表示,在前几年,宁波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腐败"重灾区",落马的干部有宁波前市委书记许运鸿,两位副市长,三个秘书长,四个银行行长,以及一大批处级、科级干部,总共查处的党员干部多达100多号。
陈艳华告诉记者,在这些年的办案过程中纪委发现,许多干部在被查处以后,在写的《悔过书》中,往往会有这样一段表白:他们在最初接受别人的钱物时,也拒绝过,也曾经想退还过,但碍于平时双方太熟悉放不下面子,上交给单位或者纪委又怕招来各方面的压力,收受贿赂以后也一直在经历剧烈的思想斗争,结果越是没有及时上缴越不敢上缴,最后直到案发时也没有上缴。有的干部第一次接受贿赂时确实非常矛盾犹豫,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上缴,这样就给贿赂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而拒贿的闸门一打开,思想防线就突破了。
陈艳华表示,案发之后,当然不能因为他们曾经有过思想斗争而原谅他们,但是,实事求是地对这类干部作些分析,他们虽然不如坚决拒贿的干部那样优秀,但与那些见钱眼开、贪得无厌、不思悔改的腐败分子,也有些不同,如果我们的措施得当,这类干部中的一部分,可能得到挽救,而不至于滑向深渊。
宁波市纪委的干部同时也非常坦率地对记者表示,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要完全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干部也不是那么容易,在日常的交往中,送礼或者贿赂的行为已经达到一种泛滥的程度,这是我们纪律检查部门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在现实中,有时,一个部门的几个领导同时收到一份礼品,如果一个干部想上缴,但他可能担心他的行为会让别的干部下不了台,结果影响班子团结。有的时候,一些热门部门的干部也担心,如果经常公开地上缴那些礼金,是不是反而会让组织增加怀疑,怀疑这个干部的廉洁程度,在以后的任用中受到负面影响。纪委的同志还表示,现在的送礼者是想方设法要把礼送出去,送礼者与被送礼者互相推来推去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许多时候碍于情面,并不是一句"坚决拒礼"说的那么简单。
鉴于这样的现实,宁波市纪委书记陈艳华女士认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当中,最重要的是靠自律,严格的自律,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开辟"581"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用帐户,就是为了给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供一个渠道,给自愿自纠的干部提供一个自查自救的机会。并且是一个压力小,环节少的又能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
"581"引起的争议
"581"账户开设已经一年有余,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人士在肯定"581"是一项廉政创举的同时,也对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担心。
宁波市政府法制局副局长陈德良认为,"581"确实给那些刚刚收到礼金、贿金的领导干部提供了一种可以阻止犯罪的渠道,同时也起到了警示和督促作用。但从法律角度进行探讨,还是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他认为,领导干部把收受的礼金、贿金交到"581"账号,从刑法上也不能认定为自首,如果案发,在法律上还是要认定受贿的。同时,陈德良表示,"581"一年的实践,从某种角度也使纪委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从一年来"581"入账的情况看,超过1万元的有24笔,对纪委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些干部受贿的线索,既然知道线索,又不能去查。陈德良此外还假设了这么一个现象,他说,假设某干部受贿10万,他可能在收到贿金半年一年以后,把钱交到了"581",以后又因为其他事情被查处,同时查出以前的10万元,法院在认定他犯罪事实时,究竟该不该把这10万算在里面,从法律角度讲是应该认定,但如果依然把这部分视作受贿,这样一来,许多收到贿金的干部就会想,我又何必要上缴呢。
宁波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孟状在接受采访是表示,在"581"这个账号设立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会有现在这样一种显著的社会效果,从目前短暂的实践检验结果看,这一做法是符合社会现状的,因此也是值得法律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作为纪委有没有权利在法律之外设立这么一种东西,也是值得商榷的。
正因为目前在法律上的判定与纪委的认定有冲突,郑孟状认为,设立"581"账号以后,首先还是要解决通过这个账号退的贿金与不退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制度可能会没有制约作用。郑院长同时也表示,如果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有社会效果的,是符合社会趋势的,法律也应该去适应这种社会效果,这也是目前立法的原则。但郑院长也不无担忧地认为,这种制度又可能造成新的司法不公。他举例说,一个小偷偷了东西以后,就是犯罪即遂了,如果一个官员受了贿,还有这么一个犯罪即遂的渠道,无疑又在新的制度下形成新的社会阶差,同样是犯罪,却在老百姓和官员之间产生了区别。
宁波市检察院检察处处长谢国平则从具体办案的实践谈了他对"581"的体会。他告诉记者,一些干部之所以要把收到的礼金、贿金放到"581"账户上去,一般有5种情况:一是当场退不掉,事后与行贿者联系不上,上缴单位有碍于情面的;二是行贿时本人不在,或者没有当场发现礼金、贿金的;三是行贿时收下了,事后在收与不收之间矛盾了一段时间,之后去"581"退掉的;第四种是收了贿金以后,情况起了变化,行贿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觉得钱"烫手";最后一种是有关部门已经在进行侦查,为了逃避打击退钱的。他表示,检察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会区别对待不同的情况,第一、二种绝对是应该积极鼓励的,第三种也是情有可原的,对第四、五种情况,检察院认为已经属于犯罪的完成行为,是要打击的。
谢国平告诉记者,在去年处理的一些案件中,也发生过犯罪分子把"581"当作"护生符"的现象。有的腐败分子明明受贿10笔,他就到"581"去交了一笔,等到案件审理结束了,譬如最后认定他受贿2万,他突然拿出"581"账户的2万回执,于是使得检察机关非常被动。谢国平表示,无形中,"581"增加了腐败分子反侦破的手段,给反腐败造成新的难度。
一些干部也表示,收礼者如果偷偷摸摸地把礼金交掉,那些行贿人认为你已经收下了,在行贿人眼里,还是损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581"绝对不是反腐主渠道
在采访中,宁波市纪委书记陈艳华以及许多接受采访的干部再三向记者强调,"581"是宁波市反腐败的一种尝试、一次探索,绝对不是反腐败的主渠道,也不应该是拒礼拒贿的主渠道。
陈艳华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不断创新,不断探索。"581"专用账户就是一个尝试。陈艳华还强调,作为纪委,一贯提倡的依然是当场、当面拒贿,对于收到的礼金、礼卡和礼品,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把上缴给组织作为一条主渠道,"581"专用帐户仅是一个辅助措施,这体现了党对干部的爱护和挽救,也体现了纪委工作四项职能之一"保护"职能。
陈艳华解释说,改革开放给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带来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变化,但由于我们的体制还不完善,机制还不健全,这样社会上一些腐败堕落现象和行为仍然要影响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来。从形势分析,也应该看到,现在干部的从政环境非常复杂,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不仅要坚定宗旨、信念,还要有拒腐防变的意志,另外,确实需要有一个便捷的办法。
宁波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孔玮玮则认为"581"体现了宁波市在反腐倡廉中堵与疏并举的方法论。他说,过去我们在反腐中只强调源头堵住,而且反腐的"关卡"也不断前移,但是当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光用堵的方法的远远不够了,"581"就是给了一条疏的渠道。但他表示,反腐工作要在导的基础上进行疏,所以还是要大力提倡反腐的"有名英雄",不能人人都到"581"去做"无名英雄"。
纪委的干部还告诉记者,目前的许多腐败行为并不是件件都能暴露,"581"可以促使好大一批干部进行自我纠正。尽管目前司法上有争论,但这也确实比较符合现有的实际,以及目前干部能够承受的条件。陈艳华则认为,纪委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治病救人",在一个干部可能犯错误甚至可能犯罪的时候,我们的制度、组织、社会是推一把还是拉一把非常重要,如果这个时候拉他一把,我们的干部就可能不会陷入深渊了,所以我们在设计一种制度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多些人情味。
至于"581"账户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与法律相矛盾的方面,宁波市纪委也表示,"581"的有关规定仅仅作为党内的一项制度,党内不追究,并不影响法律在实施中进行追究。检察院的同志则表示,检察机关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作为情节加以考虑。
在采访中,许多干部也表示,"581"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制度,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完善,以及政府办事制度的透明化、公开化,"暗箱"操作成为不可能,反腐倡廉有了大道可走,"581"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