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重组杰士达 李氏兄弟重修旧好
  新华社杭州8月5日电(记者柴骥程 章苒)吉利、美鹿这两个民营经济型车的"孪生兄弟"重新握手言和。吉利集团新任CEO徐刚今天赶赴上海,接盘上海杰士达集团旗下的轿车类资产。由李书福之弟李书通精心打造的"克隆版"吉利--杰士达美鹿上市不到两个月就被李书福重新纳入囊中。
据了解,早在今年七月,吉利与杰士达这两个"兄弟公司"已就重组事宜达成书面协议。吉利集团以基地在台州的吉利摩托车厂等非汽车类资产和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置换杰士达集团轿车生产和轿车销售项目的资产。双方签署这项资产置换协议的同时还达成了一项兄弟间的君子协定:今后吉利集团主要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杰士达集团则主要生产摩托车、大客车和货车,不再涉足轿车业,以避开直接竞争。
(小标题一)李书通:两年再造一个"吉利"
  今年六月上市的杰士达美鹿被视作吉利美日的"拷贝版",而推出美鹿的上海杰士达集团与吉利集团也象是一对"孪生兄弟".
  两年前,由于经营思路上存在分歧,一直在吉利负责汽车生产的李书福四兄弟之一的李书通撤出了其吉利摩托车厂的股份,在上海金山征地800亩,投资一亿开始圆属于自己的轿车梦。今年六月,杰士达公司的美鹿两厢车在北京车展亮相并正式上市,整个杰士达公司经过两年运作,产能达到五万辆,计划今年销售一万辆。
  虽然美鹿用的是富康的平台,不同于吉利的夏利平台,但是由于其十万元左右的定价与优利欧十分接近,又都是采用丰田8A发动机,目标市场几乎完全重叠。作为吉利最接近的一个竞争者,它的存在无论从兄弟感情上还是从汽车市场的份额上都让李书福寝食不安。
  事实上,美鹿不但在产品定位与吉利十分相似,连整个企业组建方式与产品出炉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吉利色彩"。1998年,一直苦于上不了汽车目录的吉利集团采用先合作后控股的办法,借用四川德阳汽车厂的"准生证",把第一辆民营企业生产的轿车HQ6360E推向市场。这招李氏兄弟运用娴熟的"借腹生子"这次被李书通再次应用,同样拿不到"准生证"的上海杰士达与吉林江北机械厂合作,美鹿两厢车得以须利上市。
(小标题二)吉利: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
  今年被称作中国汽车的"并购年"。将在5年过渡期后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中国汽车业,正通过产业重组力求做大做强:今年6月一汽通过收购天汽优良资产,承担其债务,获得和天汽原伙伴丰田的合作资格;此前上汽、通用中国、柳州通过资产划拨和外资的注入实现了上汽、通用的产品覆盖面扩大与柳州微型车发展后劲增强的双赢;东风集团、南汽集团共同重组江苏悦达,推动其与韩国起亚合作。
  随着行政限制的放松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虽然在局部、或者在某一阶段会使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更加降低,出现一批新兴汽车企业和汽车品牌,加剧竞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于竞争,加剧竞争就会产生重组的推动力。
  吉利这次股权重组行为与安徽奇瑞投奔上汽,二汽江苏悦达,华晨投靠宝马以及今年六月新出炉的天汽与一汽合并案都不同。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认为,与吉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安徽奇瑞与江苏悦达,由于迟迟上不了目录,不得不拿出股权换目录;而天汽与一汽的合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吉利杰士达重组案则是出于吉利扩大规模的需要。由于杰士达6.0以下的设计平台采用的是富康平台,这与吉利由低端车向高端发展的构想不谋而合;另外,吉利计划2010年产销100万辆,因此杰士达5万辆产能的生产线对吉利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据了解,合并以后,美鹿的品牌将不再保留,美鹿两厢车、旅行车和原计划今年九月上市的三厢车都将被纳入吉利家族系列。吉利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吉利集团新任CEO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吉利集团也已经把谋求联合发展纳入其发展战略。不过吉利虽然明白发展需要"借势"和合作,但是吉利不会"傍大款",不走全面投奔洋靠山之路。徐刚说,跨国汽车企业不会看中我们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跟我们合作要什么,无非是要现成的市场份额。这种设计开发主权完全掌握在强势企业手中的合作是很残酷的,企业的前途就是仰人鼻息地讨一点加工利润。吉利一值提倡在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对象进行双方认可的合作,杰士达重组案就是吉利实施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小标题三)家族企业何时能少走弯路
业内人士认为,吉利通过这种方式把自身产能扩张到二十万辆,从单纯的成本计算并不合算。两个基地不在同一个地方,管理成本昂贵很多;李书通为了打美鹿品牌,此前投了不少钱,现在美鹿的品牌弃之不用,这也是一种浪费;另外,杰士达已经建起了一批销售网络,这些网点归并后有的可能是重复建设。
徐刚对这些观点表示同意。他说,两年来家族内部的分分合合对于吉利造成了不少经济上和形象上损失,北方某报的一些新闻炒作,甚至连累吉利失去了一次海外 合作机会。这些归根结底还是暴露了家族企业的种种端,不过这也更加坚定了李书福用现代企业制度代替家族制的决心。
徐刚说,对于家族制企业来说,有些弯路有时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不走这些弯路,不接受一些现实的教训,大家都不会象今天这么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家族制的迫切性。徐刚说,就其天性来说,私营企业天生适应市场经济,长远来看必然会选择适合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今年3月李书福"归位",徐刚、柏杨分别担任吉利集团和吉利汽车的CEO,吉利改革家族制的计划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整个吉利集团都处于人事结构调整期,原计划于今年暑期推出的2000万元推广计划也暂时中止。徐刚和柏杨的共同任务是把一个原来由亲朋好友老乡关系架构起来的民营企业改造成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企业;并且在明年年底前推出吉利美人豹、吉利豪情的换代产品豪情300、吉利美日的换代产品美日300三个新产品,实现2010年产销100万辆的远景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