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噪声驱鹭引发争议:鸟儿无言诉人有不平声
新华网宁波6月17日电 (郑黎 柴骥程 ) 绿色的水杉林,洁净的白鹭群,人与鸟共在蓝天下和谐相亲,曾是宁波大学引以自豪的独特景观。
近年来,随着白鹭激增,环境污染,树林不堪重负,也带来了一系列尴尬与烦恼。前不久,学校尝试用噪音驱赶白鹭,鸟儿被赶跑了,各种争议却随之而来。
筑绿引鹭来 有喜也有烦
宁波大学风光优美景色秀丽,学校占地1700亩,绿化率达60%以上。走进校园,只见满目青翠,清新宜人。校总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18年前筹办宁大时就提出要建设一流的绿色校园。新生进校,爱绿爱树是门"基础课"。
花开花落,春来秋往,在宁大人的努力下,校园绿意渐浓,尤其是学校东西两侧数以千计的水杉林,高约10余米,矫健挺拔,郁郁葱葱。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片绿荫开始有白鹭和其他一些鸟儿前来筑巢休憩,繁衍后代。
年逾半百的朱老师说,他是当地镇海人,小时候50年代初还能看到白鹭与田家为邻,翩翩起舞,怡然可亲。其情其景,至今历历难忘。三年自然灾害时,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白鹭也在这一带销声匿迹了。
时隔30多年,似曾相识鹭归来,宁大人以极大热情欢迎这些"嘉宾",校园成立了爱鸟协会,细心呵护小生命的成长。一位姓张的同学说:"当初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到林子里去看鸟,发现有受伤的或者失去父母的幼雏带去领养,我同寝室的伙伴,一次就养了5只白鹭。我们从市场上买来或拣来小鱼小虾喂养。小鸟通人性,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有时绕一周又飞回脚下,可爱极了。好多同学还在校刊上写诗作文歌颂白鹭。"
然而,好景不长,未多久铺天盖地的白鹭就让宁大学子难以忍受了。在校园小径上,一群大三女生告诉记者,她们读大一的时候,白鹭还不多,坐着教室,望着窗外树林点点片片飘逸的飞影,真是美的享受。但是到了去年,迁徙而来的白鹭越来越多,简直成千上万,路上到处是白白的鸟粪,好象刷了一道白漆,从树下走过有时会遇到猝不及防的鸟粪"炸弹"袭击,好不狼狈,只好打着伞去上课。
校总务处缪老师说,鸟粪把校园道路、树林弄得一塌糊涂,腥臭弥漫,许多靠近树林的窗户只好整天关闭。去年四五月间,鹭鸟最多的时候,从教学楼上看水杉林,树丛中白茫茫一片,到处是鸟粪,货真价实的"白色污染"。缪老师还说,当时许多师生员工都向我们提意见,说无论如何要想法治治了。
无奈驱白鹭 左右都是难
据介绍,现栖憩在宁大校园的鹭鸟品种较多,有白鹭、灰鹭、池鹭和牛背鹭等,有许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校总务处朱老师说,白鹭是候鸟,每年都是早春来晚秋去,去年宁大最多时有2万多只,而且有个习惯,认准了居住地就不愿离开,还告诉"亲朋好友"一起享受,于是越聚越多。他说:"促使我们最后下决心要驱赶白鹭的,是学校因鸟粪污染,发生水杉大面积死亡。去年短期内枯萎的水杉有370多棵,补种挖沟耗费了4万多元。这些水杉有10多年树龄,都已成材了,现活生生受到摧残,真是令人心痛。"
如何整治鹭鸟之灾,朱老师说,"我们曾研究商议,提出了好几个方案,有建议捅鸟窝的,就像外地有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我们想想于心不忍,没有采纳;也有建议将全校师生发动起来,用敲铜锣脸盆吓唬鹭鸟,我们认为也不妥,也没采纳;最后还是考虑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噪音法驱赶白鹭。"
朱老师介绍说,为妥善实施噪音驱鸟方案,校总务处与宁大信息产业科技公司签订了合同,有关科研人员通过网上咨询,走访专家,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做法,研制了一套电脑多媒体音放控制系统,并在水杉林中安装了24个高音喇叭,分时段播放各种声音,包括模仿的鞭炮声,鹭鸟的天敌声。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在一段时间还每天早晚鸣放鞭炮惊吓鹭鸟。
近日上午,记者又一次来到宁大校园,刚进大门不久,冷不防听到一阵奇怪刺耳的吼声,让人浑身发颤起鸡皮疙瘩。陪同的老师说,这是从动物园里录下来的动物声音。不久,树林中的高音喇叭放起了歌曲,旋律高昂激扬,路上说话声都被淹没了。记者注意到,除树林和小路上还残留着一些斑斑驳驳的粪迹外,几乎很少看见白鹭的身影,据说现留下来的数量只有以往鼎盛时期的10%左右。朱老师说,为了噪声驱鸟,学校已投入了近8万元。现在学校看到的大多是牛背鹭,因为这种鹭胆子比较大,敢停在牛背上休息,因此得名。陪同人员解释说,白天鹭鸟较少是在外面觅食,晚上会多一些。
但朱老师担心明年鹭群数量仍会增加。他指着窗外飞过的白鹭说,这些是今年第四批来栖息的鹭群了,这种噪音播放时间长,鹭鸟有了适应性,对声音不太敏感了。现在学校正在研究对驱鹭的声音进行调整,探索是否有更有力度更有效果的噪音来驱吓鹭鸟。朱老师还表示,噪音法毕竟是治标不治本,噪声停了,鹭鸟又会回来。在校园图书馆门口,一些同学告诉记者,每天播放噪音,鸟儿受惊吓,人也受不了。
鸟儿无言诉 人有不平声
对校方噪音驱鹭的做法,宁大一些师生表示理解,认为这是迫不得已的举措,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进行评说,甚至予以激烈反对。
校文学院的汪老师从读书到留校任教已有10来年了。他说,"我是看着白鹭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可以讲,白鹭已是学校的一个象征、一道风景线,许多同学对白鹭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学校要驱赶白鹭,从道理讲我们都能理解,但感情仍觉得难以接受。"
校报学生杨红玉同学正在采访大家对驱鹭事件的反应,她说,"这些日子,学校白鹭少了,但我们的心老是沉甸甸的,我们在为白鹭的命运担忧。我们宁大四周缺少青山绿林,白鹭离开后有什么地方可以休憩安新家呢?""现在正是白鹭的繁殖季节,鸟儿顶着噪声使劲地筑巢、生蛋、孵养后代,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是令人感动。白鹭是万里迢迢投奔我们校园,我们却硬着心肠要将它们一家老小都赶走,我们真是于心不忍,有些女同学掉了眼泪。"
宁大生命科学系的叶晖俊同学是驱鸟行动的坚定反对派。他说,"鹭鸟是受国家保护的候鸟,鹭鸟每年从南方越冬回来,数量已经比离开时有所减少,我们在它繁殖时驱赶,让其无法生存,这是对白鹭的'种族屠杀'。"他说,自从学校播放噪音、燃放鞭炮驱赶白鹭后,他看到那些鸟儿昼夜在学校上空盘旋、悲鸣,其惨状让人感到刺心的痛。
对于学校白鹭太多、影响环境的实际情况,叶晖俊说,这些可以请专家来会诊,一起研究想想更好的办法,帮助鹭群合理疏散迁移,而不是简单地一赶了之。
记者在学生网站看到了一只贴子"白鹭的求救信"。信上说:白鹭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漂亮、美丽、性情温和,现居住我们校园树林筑巢繁殖,有的白鹭产了卵,有的小白鹭已孵化出来了,现在它们受到噪音驱赶,小白鹭的父母不忍离去,它们苦苦挣扎,苦苦哀求,有谁来救救这些美丽可爱的天使呢!
法学院的卢老师则从学校教育角度,谈了对驱鹭事件的看法。她说,"我们是在培养引导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意识,对大自然要有亲近博爱的情怀,要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尤其要学会尊重、爱护、保护弱小生命。驱鹭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决策层认真考虑。"
在采访中,还有一些老师提出,"劝君莫打三春鸟",是千百年来的古训,仲春正是鸟儿繁殖季节,现在开展"驱鹭行动",在时机上也值得探讨。他们表示,不少学生提出要保护白鹭,宁可自己克服困难,不要伤害小鸟的建议、呼吁,表现出作为现代学子的良好素养,其爱心与善良,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教育和触动。
着眼大生态 营建鸟乐园
作为鸟类主管部门林业局的专家、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站副站长,来燕学高级工程师的见解,似乎带有更多权威性和理性分析的色彩。
去年7月间,来燕学曾应邀到宁波大学对水杉树死亡进行会诊。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杉树过密,影响了采光等生长发育;二是去年梅季雨水偏多,树林洼地积水造成根系腐烂;三是林子内有污水渗漏,产生一定危害;四是不排除鸟粪影响,因鸟粪中有微生物、细菌,会损害树木生长。来燕学说,宁大杉木林死亡不是单一因素,而是诸多内在和外来因素产生合力导致这个结局,全部怪罪鹭鸟,似乎也有失公允。根据专家的意见,宁波大学对杉树林采取了消毒杀菌,开沟排水等措施,并进行树木有序疏散通风透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至于校园内的白鹭是留还是驱的问题,来燕学说,先要研究宁大为何会形成这样庞大的鹭群。宁波大学地处甬江岸畔,周边是广宽的农田,江水和农田的鱼虾螺丝小生物是鹭鸟的主要食物,但这一带只有宁大有成片的树林,白鹭是群居鸟类,于是就在这里越聚越多。
其实树林并非是鹭鸟最佳的落户地,来燕学说,以前甬江两岸滩涂有成片的芦苇荡,我们叫湿地,湿地才是鹭鸟最好的居处。可惜现在这样的芦苇荡已消失多年了。因此,今天我们来讨论鹭鸟,首先是应该给它们培育建设适合鹭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他说,在宁波这样湿润丰腴的沃土,种些芦苇、树林并不难,三五年就可绿荫成片了。只要周围大环境建设好了,白鹭有了适宜栖居的生态乐园,它们何苦赖在学校弹丸之地不肯走呢?
宁波市林业局主管野生动物保护的副局长袁进称:这些年来,我们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园林化城市,园林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要合谐相处。现在,鹭鸟来了,它们愿意做人类的亲密伙伴,那么我们怎么办?是善待宽容它们,想方设法与鸟儿和平共处,还是嫌麻烦费事,将它们赶走图个清净省心,这对我们城市建设管理的理念也是一个课题和挑战。
国内其他地区为保护白鹭采取的措施
新华网宁波6月17日电 (记者 郑黎 柴骥程)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深圳市深圳湾红树林环境优美,是白鹭长年栖息的地方。多年来,为留住对环境极其"挑剔"的白鹭,深圳市不惜投巨资改线滨海大道,安装隔音护栏,扩大红树林生长面积,营造了一道人鸟共存的美丽景观,使深圳湾成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保护区,"绿色深圳"的用心可见一斑。
厦门有"鹭岛"之城,在厦门市区,有个筼筜湖,是多年前因修路筑堤围海而成的,此后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房地产开发升温,筼筜湖一带地价暴涨,如果出让土地,可赚一大笔钱。但厦门市政府在规划中却把这块风景优美的地块留给了百姓,并下决心在湖中白鹭洲建成近30公顷的开放式公园。于是,白鹭洲公园真正成了白鹭之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翩翩而至的白鹭在那里惬意地栖息,这一景观也成为厦门人的骄傲。
广西博白县利用面积达52万多亩的那林、江宁水源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广西最大的白鹭保护区,如今在那里垒巢繁殖的鹭群已有3万多只。
去年,宁波大学校园里一只小白鹭误入荷塘,不能自拔。3名大学生看见后,马上设法将它捞上岸来,并放归校园的树林里。这一故事也在当地传为美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