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与中国石化业"巨头"联手逐鹿中国液化气市场
  新华社杭州10月10日电(记者柴骥程 张奇志)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苏德文日前正式向本社记者证实,该公司将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资组建液化气销售公司,通过联合的办法提高各自的竞争力,从而在日趋激烈的中国液化气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苏德文说,这家合资公司首期投资25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比。公司成立后,镇海炼化将会把每年自产的60万吨左右的液化石油气全部销售给该公司,BP则从海外进口液化气供应该公司。据介绍,目前,该合资公司的成立尚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但只是履行正常的手续,而镇海炼化原市场销售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也已经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的总经理。
  在中国的石化行业内,镇海炼化近十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市场化程度最高、效益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企业。这家企业拥有14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他们的炼油规模已经和国际上的主流炼油企业相当。他们所加工的原油中有80%以上来自国外,同时他们生产的汽油和柴油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2000年,企业的销售净额达到205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石化行业之首,去年他们的销售为198亿,今年上半年,企业的销售也已经达到94亿。根据去年的销售指标,几天前该企业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百强企业中的第十位。
  而在今年的6月下旬,由BP公司投资9650万美元的宁波华东BP液化石油气基地投入使用。这一亚洲最大的液化气中转基地就建在距离镇海炼化不足30公里的宁波大榭岛,基地由两个25万立方米的低温液化气储气库组成,年中转液化气达220万吨。
  BP液化气中转基地的合作方--宁波华东液化石油气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BP选择宁波作为"登陆点",用意非常明确,就是要先占领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市场,进而在华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BP液化气进军中国的首期目标市场与镇海炼化的市场完全重叠。镇海炼化的总经理孙伟君告诉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家都明白,如果双方正面展开竞争,情势将会非常激烈,这种格局对谁都不利,因此,合作是一个能够取得"双赢"效果的选择。
BP与镇海炼化之间的历史渊源成为促成双方这次合作的基础。1994年,当镇海炼化拿出25%的股份在香港上市时,美国阿科公司(ARCO)便购买了镇海炼化25亿股的股票,成为镇海炼化中仅次于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此后,阿科被BP并购,BP自然也"继承"了原来的股份,目前,BP在镇海炼化拥有的股份达到9.4%。同时,BP也一直是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因此这次合资也得到了中石化的大力支持。
苏德文向记者表示,大多数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镇海炼化在华东一带已经形成非常完整、强大的销售网络,基础非常好,BP通过与镇海炼化合资销售,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在中国市场拓展的成本。
  据介绍,合资销售公司经过市场研究,基本确定把华东地区的农村和小城镇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镇海炼化总经理孙伟君对中国的农村市场以及依托并辐射农村的小城镇市场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这里的农村有许多地方还没有用上液化石油气,而这里的农村经济增长稳定,液化气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苏德文向记者坦言,合资销售公司之所以选择走农村"路线",是为了避免在大中城市与中国石油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进行交锋。
据了解,目前华东地区天然气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西气东输与东海平湖油气田都在这里交汇,成为华东地区大中城市的主要气源。西气东输投产后年供气120亿立方米,且有价格优势,国家计委指导价在1.29元/立方米左右,竞争实力相当强。最近东海平湖油气田也传来消息:他们将投资17亿元对油气田进行扩建,2005年全部建成,届时向上海的日供气量将增加至200万立方米。
  孙伟君告诉记者:"西气东输和东海平湖油气田上岸的管线,主要供应工业和居民用户集中的大城市,而由管线供应的天然气投资成本巨大,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到达农村的散户,合资公司完全可以避开锋芒,向华东地区的农村及小城镇,以我们擅长的零售或批发方式销售液化石油气。"
合资销售公司的销售量目前初定在每年100万吨左右,苏德文对记者表示,销售公司销售的液化气仅限于镇海炼化和BP的产品,与中石化其它子公司没有关系。
记者从浙江省的有关部门还了解到,拥有中国内地第二大港口的宁波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化工企业聚集密度最高的一个城市,除了BP,壳牌、美国杜邦、协和都已经在这里投资。
  此外,台湾石化行业的巨子王永庆旗下的台湾塑胶、台湾化工以及南亚集团正在与宁波方面紧张地谈判,他们希望在宁波能够整体开发一个岛屿,在那里建立一个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石化城。他们的产品中也包括液化石油气,华东地区无疑也是他们必须率先进行开发的市场。
在中国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镇海炼化和国内的其它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大家各有各的"地盘",而如今,大家"分灶吃饭",原来的一团和气早已演变成激烈的竞争。
  同时,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逐渐打破了原来针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壁垒。孙伟君对记者说,中国市场如今早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而是国际一体化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目前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他表示,希望通过与BP进行"跨国"合作,在近年内把市场网络建设得更健全,从而在中国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