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富而思进的领头雁
---记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经理、优秀共产党员张建昌
新华社记者胡宏伟 郑黎 柴骥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千里大地春江水暖,迎来了一轮又一轮市场经济的挑战。一大批富有胆识、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基层共产党员勇立潮头,带领广大农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公司经理、长河镇党委委员张建昌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带领农民致富是共产党人从未改变的誓言,也是我一生的职业"
42岁的张建昌已有23年党龄,原是长河镇农技站站长。身为农家子弟的张建昌清楚地知道,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有着强烈的致富渴望,但路在何方?
一次海外之行使张建昌大开眼界。1988年,他作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代表,被公派到德国巴伐利亚州克劳斯农场考察进修。
他认真观察,细心比较,不放过一点一滴的学习机会。14个月的进修期满,由于张建昌表现出众,德国农场主多次找他交谈,希望他能继续留下来,但张建昌谢绝了热情的挽留,带着平时收集的60多种国外蔬菜新品种,回到了梦牵魂系的故乡。
张建昌在克劳斯农场的实践令他深有感触:围着几亩田地打转转,埋头搞结构调整没有出路。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他把目光盯在了蔬菜开发上。1989年,浙江省第一家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河镇农业服务公司宣告成立。在此基础上,1992年3月,又与市农业部门合资创办了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张建昌担任总经理。
唯有勇当先进生产力的领跑者,才能登上市场经济的制胜高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西兰花"风波,张建昌至今记忆尤新。
1991年,由于从国外引进的蔬菜新品种西兰花收益高,很多农户不听劝阻,盲目扩种。而那年初冬气候特别反常,气温骤升到摄氏30度以上,长河一带已成熟的西兰花竟然开出了黄花。菜农们这下慌了手脚,一时间,满载着西兰花的拖拉机、手拉车在蔬菜开发公司门外排起了超过一公里的长队。而当时,西兰花的市场价已跌至公司收购保护价的一半。
决不能让农民吃亏。那些天,捂热腐烂的西兰花大多只能拉到垃圾场填埋,但公司仍以平均每天100吨敞开收购。菜农们点着钞票欢天喜地地走了,公司却净亏15万元。
严峻的事实使张建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光有一腔热情,只知要保护农民利益还远远不够。在风云四起的市场经济激流中,必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把"向农民让利转变为向市场争利"。
张建昌踏上了艰难的市场之路。有一年严冬,他和公司一位员工带着8个车皮300多吨大叶菠菜到东北开拓销路。长春一家大蔬菜公司的负责人听说是乡下来的小经理,敷衍几句便把他冷落在一边。张建昌却不气馁,冒着严寒在公司门口摆开了地摊。第三天,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张建昌边跺脚取暖,边耐心等候。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既惊讶又感动:"凭你的这股韧劲,说啥我也要与你作成一笔生意。"以后,这家公司成了张建昌主要的联销伙伴之一。正是这样,蔬菜开发公司一步步地在全国15个省市的50多座大中城市构筑起了销售网络。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先进生产力的竞争,落后者没有发言权。"张建昌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就着手为我国进入WTO后所面临的新挑战做准备。眼下,公司已获得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出口保鲜蔬菜的色泽、保鲜度、个体大小等均超过了国际标准。去年,仅通过互联网销往日本的蔬菜就突破5000吨。
严于律己,甘愿奉献
经过不懈的开拓,张建昌"为农服务、助农致富"的设想正一天天变为现实。目前,长河镇32个村中有22个成为蔬菜专业村,全镇1.2万农户中80%与蔬菜公司签定了产销合同。每亩蔬菜的平均年收益超过2500元,大棚蔬菜每亩最高达2.5万元,去年长河农民人均收入6480元。
面对张建昌手中的权利,自然少不了揣着各种目的的"敬香者"。1992年以来,张建昌经手的蔬菜公司建设项目资金达1500万元,其间上门送钱送物的承包商、业务员一拨又一拨。仅1998年,他就收到价值六七万元的各色礼物。对此,张建昌或上交公司,或托人退还。他说:"损害公司,拿农民的利益作交换,想都别想。"
张建昌心系农民、锐意创新、无私奉献,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社会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称号。不久前,中共宁波市委发出了向新时期富而思进的领头雁张建昌学习的决定。在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张建昌大步向前。(据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