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木船到浪里飞舟--"红船"守护人的心里话
新华网杭州11月8日 记者 柴骥程 傅丕毅
  南湖,在秋日的波光中显得更加清丽,那艘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红船",正静静地停泊在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前。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从这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今天隆重举行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早晨6点,"红船"的守护人--70岁的张伏观老人早早地来到船上,他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要把'一大'的船擦得更亮。"老张守护"红船"已有22年。
  9点钟,老张和我们一起在南湖边上收看十六大开幕的电视直播,看着电视中闪过的一个个画面,老张显得异常兴奋。
  作为"红船"历史的编外讲解员,张伏观老人当然知道,最早来到"红船"的是毛泽东同志和李达夫妇。1921年8月1日,他们从上海来到嘉兴,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会场继续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8月2日,其他代表相继上船,在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从此以后,从一条小小木船上启航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不断与时俱进,始终把握着正确的方向。邓小平用"发展才是硬道理"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行船航向,扬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风帆。
  南湖"红船",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封存着人们圣洁的记忆;如今,拥有6600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更像是一艘巨大的浪里飞舟,在十三亿人民的拥护和承载下,一次次带领社会主义事业跃上"浪尖",走向辉煌。
  十六大开幕式结束后,我们跟随张伏观老人再一次登上"红船",老人拿起抹布,默默地拭擦桌椅,良久,他对我们说:"能守护红船,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光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