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沿山村公民道德建设纪实-道德之花格外芬芳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8日电 余姚市马渚镇沿山村,一个以种植花卉树木而出名的山村。如今,在这片充满着希望的田野上,又绽放出一朵美丽的鲜花———公民道德建设之花。
建道德广场,倡导文明新风

  去年10月,沿山村党支部向全体村民提出:在全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党支部的这个号召得到了全体沿山村村民的积极响应。10天后,在沿山村全体党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王水源表示,要以道德立村,建设现代化的新沿山。

  沿山村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河姆渡文明曾经滋润过这片土地。这样的文化背景,使沿山村的道德建设有了扎实的根基。

  滑寿,元明之际的一个名医,他出身在河南,但长期在浙东一带行医,并在沿山居住。滑寿医术高明,救死扶伤,为人正直,深受当时百姓的爱戴,也成了沿山人的骄傲。去年春天,沿山人投资20万元在村东的一块空地上兴建了一个道德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建起了一个道德亭,旁边竖立着滑寿的塑像。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建造道德亭,为滑寿树碑立传,就是为了大力弘扬助人为乐、帮困扶贫的传统美德,促进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在广场两侧,青山港沿岸,沿山村的村民栽下了一片树林,这就是道德林。按照村里的规定,今后村民家中有孩子出生、青年人婚嫁、老年人去世,以及村民入伍、上大学,都鼓励到这里来种植纪念树,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如今,这片树林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在道德广场前面,村里建起了一堵道德墙,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另外,村里针对人们日常道德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村民应知应会应做的日常行为规范,编成了道德“三字经”,并印发给全体村民。

  要抓好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沿山村成立了村民道德夜校,村里根据村民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对妇女着重进行长幼亲情教育,对中小学生则进行礼仪礼节教育。
“三事”新办,显现道德建设成效

  村夜校拉出一条大标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村党支部号召村民在这条标语上签名,结果,村里的老年人全来了,有的老年人不识字,就要别人代自己签名。

  村里的一位干部说,这三句话看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却不易。就说结婚吧,虽然这是年轻人的事,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旧习惯让一些老年人无法接受新的风气。沿山村村民结婚,大操大办的并不少,不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村支部统一了思想,一定要从“三事”新办入手,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显现道德建设的成效。

  从去年年底起到现在的近一年间,村里共有19位老人去世,他们的丧事全部从简。村民说,办丧事念佛请道士是从上辈那儿传下来的规矩,现在改了,村里新事新办的决心真的很大,道德建设起到了作用。

  道德评议,弘扬美德抨击丑恶

  在沿山村村口,有一个宣传栏,其中的道德台特别引人注目。村民告诉我们,道德台是宣传和弘扬文明,鞭挞丑恶的场所。

  道德台与沿山村村民道德评议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村民道德评议会成立于去年年底,由村里11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他们的工作就是对村民之间的一些纠纷和矛盾进行调解,对村里发生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进行批评,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最令人敬佩的是,道德评议会的成员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村民。去年年底,村里平整土地,必须迁移几家村民的祖坟,此时,道德评议会成员张志生带头将祖父的坟穴迁走。张志生的行动教育了其他村民,村里的造地工作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现在,沿山村村民家家团结和睦,邻里纠纷极少,村民都认为,这是村里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所产生的一个实际效果。

  诚信经营,促进经济发展

  沿山村村民大规模种植花卉树木已有近20年的历史,沿山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得出一条经验:诚实守信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前年,杭甬高速公路余姚到宁波段沿路要植树,沿山村的一名村民以52万元的价格中标了其中的一部分。当年10月,这名村民先栽下了4000棵香樟,因为公路边石头多,树苗不容易存活,半年后只活下来20%。他二话没说,又去补种了3000多棵。到了去年春天,又死了多半。这时,连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同志都有点替他担心。但这名村民在不久前又去补了1500多棵,他表示,明年春天还要去补种,一定要让所有的香樟全部存活。这名村民说,因为不断补种,他损失很大,但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信誉比金钱更珍贵。

  沿山村人讲信誉,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慈溪、余姚等地的一些单位经常主动上门采购花卉树木,并且对他们提供的树木的质量很放心,在价格上也给予优惠。长期与村民打交道的金融部门将沿山村列为“信用村”,沿山村人生产经营需要资金,可以很方便地到信用社去贷款。去年,村里有40多个村民借款,无一人拖欠,信用社的同志说,将钱贷给沿山人最放心。

  在沿山村采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沿山村农民为公民道德建设所倾注的热情,以及这朵鲜花所散发出的芬芳。如今的沿山村居住环境优美,道路两边绿树成行。沿山人正朝着“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目标迈进,道德建设为沿山人充满希望的生活书写了新的篇章。(据《余姚晓报》)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