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0/15 16:40:10
来源:浙江省医院协会

浙江省医院协会2025年第四期医院书记院长圆桌会即将举行

字体:

  为深入推动构建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浙江省医院协会定于10月17日在杭州举办2025年第四期医院书记院长圆桌会。本次会议以“连续性医疗服务:系统构建与模式创新”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省医院管理者的实践智慧与创新经验,共同探讨连续性医疗服务从理念到落地的系统性路径,为全国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浙江样本。

  浙江省作为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先行区,近年来在连续性医疗服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探索。以《浙江省推进连续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为纲领,全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浙江省连续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平台已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超90%,累计完成转诊服务253万余次,其中下转患者中97.36%落地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上转患者中78.13%转至县级医院,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秩序。这一成效,不仅体现了浙江在体制机制层面的系统设计,也反映出各级医疗机构在服务衔接、资源协同方面的扎实实践。

  在推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浙江注重从体系构建、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数字赋能等多维度同步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

  数字化转型是连续性医疗服务落地的重要支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从互联到互智”为路径,构建了AI赋能的连续医疗服务新范式,通过智能分诊系统实现患者精准引导,通过“数字陪诊”模式优化就诊流程,通过AI医生助手辅助临床决策,形成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智能服务链。

  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核心在于推动服务体系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型。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牵头建立医疗保健集团以来,创新构建“1+8+3”核心架构,通过设立专门的连续医疗服务管理中心,实现了集团内各级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定近200种疾病上下转诊目录。值得一提的是,总院提前20天预留100%专家号源给成员单位,同时推进“集团一张床”工作,统筹调配集团床位资源,确保集团内疾病诊治同质化。这种系统化的服务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县域是连续性医疗服务落地的关键环节。东阳市人民医院作为浙江省首家县域三级甲等医院,在医共体框架下创新推进癌痛患者“三连续”同质化管理模式。通过团队连续、药品连续、管理连续三大机制,实现了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在癌痛治疗方面的无缝衔接。医院统一全县药品目录,建立医共体审方中心,推行“三组团服务”模式,使癌痛患者在基层也能获得与牵头医院同质的诊疗服务。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县域肿瘤专科服务能力,也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开展专科专病连续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专科领域推进连续性服务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路径。浙江省肿瘤医院围绕肿瘤全周期管理,构建了从“精准决策”到“温暖照护”的连续性服务生态。医院通过MDT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实现了肿瘤患者诊治决策的连续统一;通过“无呕医院”建设,建立了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标准化防控体系;通过智能化随访平台,实现了患者离院后的持续照护。特别是医院将人文关怀融入服务全流程,在精准治疗的同时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体现了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浙江的连续性医疗服务实践也呈现出区域协同的特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三级医院,积极探索跨区域连续性医疗服务模式。该院与10家沪杭优质三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通过“常驻专家+柔性引进+远程协作”三级人才架构,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医院打造“号源绿色通道”,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双向转诊标准路径,使患者在嘉善就能享受到沪杭同质的医疗服务,为跨区域医疗协同提供了示范。

  据悉,本次圆桌会将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等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参会。与会代表将围绕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政策设计、体系构建、数字赋能、县域实践、专科创新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分享一线实践经验与思考。

  连续性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型的关键路径。浙江通过政策引领、系统布局、数字赋能和模式创新,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本期圆桌会的成果,不仅将推动浙江连续性医疗服务向纵深发展,也将为全国推进分级诊疗、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郭长佳)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