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全面开启“沉默企业”修复与出清改革 让企业退出不难修复有门
当一家企业人去楼空、长期停摆,成为“沉默企业”,它该何去何从?是任其成为“僵尸企业”,占用宝贵的市场与信用资源,还是为它找到一条重生或退出的法治化路径?富阳法院用一场司法实践给出了答案。
14日,富阳法院举行破产审判十周年新闻发布会暨“沉默企业”修复与出清改革全市推广现场会,标志着富阳先行先试的“沉默企业”修复与出清改革向杭州全市铺开。
针对企业失信处置动力不足、信用修复条件严苛等问题,去年7月,作为全省破产审判的“试验田”,富阳法院创新探索“沉默企业”分类治理路径,通过比对失信企业、执行终本企业、破产企业三张清单,精准识别治理对象,构建以“绿黄黑”三色名单为基础的分类管理与处置机制。其中,对暂时陷入经营困境但具有维持价值的绿名单企业,引导其通过预重整、重整或和解程序化解债务;对具备一定挽救潜力与信用价值但清偿能力不足的黄名单企业,鼓励其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或延期偿还方案;对长期占用社会资源且丧失信用价值的黑名单企业,依法及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实现市场出清。
富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余文玲介绍,改革试点以来,富阳法院助力434家企业信用修复,96家“沉默企业”退出市场,5家企业重焕生机,化解债务9.33亿元。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筛选,既为有挽救潜力的企业搭建“失信修复高速路”,也为一些企业打通简易“退出通道”,让其体面离场,“沉默企业”修复与出清改革不仅畅通了市场主体的“新陈代谢”,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举措。
“‘沉默企业’修复与出清改革让市场主体‘退出不难、修复有门’,为全省探索市场主体治理‘地市样板’提供了鲜活范本。”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蓉 通讯员 夏逸琳 高佳倩)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