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召开“执法提质助杭企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新闻发布会,介绍杭州市扎实推进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和创新成效,并发布第一批杭州市包容审慎执法典型案例10个。
据杭州市司法局介绍,杭州市今年以来以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管住风险、包容审慎”的基本遵循,持续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落地落细,全力促进杭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杭州市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33.37%;涉企罚款金额同比下降21.44%;涉企现场检查同比下降62.83%。在最新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4)》中,杭州市总得分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行政执法”指标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改革的一项关键举措,也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前表示,杭州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围绕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痛点堵点问题开展,聚焦问题导向,从2024年开始,着力解决重复检查、低效检查的问题,规范涉企检查频次。2024年杭州市入企行政检查较上年下降29.43%,2025年至今又同比下降62.83%。
此外,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交叉检查等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兴桥表示,综合执法部门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提升涉企行政检查质效。此外,还创新检查服务方式,推出“点单式”涉企指导预约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预约通道进行预约,行政机关按需组建跨部门团队上门。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为企业开展预防性指导服务1130次。
专项行动中,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始终聚焦包容审慎,让营商环境的活力更强。杭州市坚持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进一步拓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对轻微、初次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
据悉,杭州市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已经扩大到37份,覆盖21个执法领域。截至2024年底,杭州市免罚轻罚案件累计达14.41万起(不含交警领域),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减免罚款超6.39亿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为中小微企业和新业态等企业提供容错空间,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杭州市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林表示。例如,今年杭州市消防领域在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同比分别减少46.32%和73%的情况下,发生火灾次数同比下降15.24%,从而实现了行政执法“量减质增”的效果。
会上发布的首批10个柔性执法典型案例,覆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等重点行政管理领域。其中,首违不罚2件、轻微免罚6件、无主观过错不罚1件、减轻处罚1件。10个案例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杭州市涉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进一步提升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能力水平具有指导意义。(陈越 张芝/文 杭州市司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