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0/23 17:07:45
来源:新华网

留住大地原香——林日传用自然农法种植稻米的故事

字体:

  新华网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谢云挺)今年10月3日,林日传的稻米基地丰收开镰,吸引了来自杭州、温州、上海等地的一批客户和大学生前来参观和体验开镰的喜悦。用自然农法种植的有机稻米,他已经付出10年的坚持。

  林日传原在林业部门工作,后辞去公职在杭州从事园林绿化,2013年回到家乡浙江龙泉市城北乡方西源村,开始了他用自然农法种植稻米的实践。

 用自然农法种植有机稻米基地一景。

  “我早年得过痛风病,深刻体悟到回归本源的食物与生活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也促使我决定从事自然农法种植稻米的事业。”林日传说,家乡方西源村地处海拔600至1000多米的大山里,谷深林茂,生态优异。“刚开始承包了几十亩地种植水稻,一些村民见我不打农药不除草,都表示不理解。”

  林日传告诉记者,自然农法是一种以自然为师的农业种植方式,它不是完全没有人为的介入,而是介入的行动要与自然配合,也就是遵循自然节气和农作物自然规律,用自然的品种和大自然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回归本源有目标种养殖的方法。生态第一,产量第二。

  “大自然本来就有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就拿自然农法种植稻米来说,不用农药会有长毛虫、蚜虫等害虫啃食,但同时会出现稻田青蛙、捕食性瓢虫等天敌。长毛虫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也会生瘟病,会抱团‘自杀’。”林日传说,大自然相生相克,长期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无形中破坏了生态链,虽然产量提高,但潜在的健康风险也明显增加。

  这些年来,林日传用自然农法种植稻米的基地已扩大到上千亩,自己积累了一套自然农法种植有机稻米的办法和技术。

 浙江省健康膳食公益促进会部分专家考察元侎基地。

  “我把它归纳为不施肥、不锄草、不打药、自留种、地连作。”林日传解释说,不施肥是指不施外来肥和化肥,养料靠作物秸秆燃烧的草木灰或自然腐烂后的作肥料;不锄草不是任草生长,是指用人工拔除一些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长得过高过密的杂草,其它与作物没有竞争性的草就不用锄,因为草也有保水防晒作用,也是益虫的栖息地,如果都锄掉了反而不利水土保持;不打药就是禁止任何农药,让稻田的害虫益虫相生相克;自留种就是老品种,选择传承千年最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老品种做种子;地连作是指要连年在同一田园里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水稻,但此田在种植一年后必须休耕一个冬春季节养地,通过种草培肥力,再继续连种同品种的水稻,让种子有记忆。

  林日传说,自然农法看似没技术含量,但却是真正的好技术。比如,用草木灰作肥料非常生态,作物易吸收也能提高产量,不用化肥和化学锄草剂可以改良土壤促进益虫集聚,还有选用老品种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水稻老品种已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营养价值等等。

  在林日传看来,浙江一带是最适合种稻米的地方,不仅因为浙江是水稻发源地,现考古发现上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已证明浙江稻米种植历史有万年。而且,浙江的地理气候,四季分明,梅雨季节正好播种,清明时节正好犁田播秧,夏天阳光充足正好利于生长,秋季到了正好收割,冬天到了好储藏,这叫应天时顺地利,浙江水稻生长跨四季有180天,不仅稻米营养好,而且有利于用自然农法种植。

 浙江省健康膳食公益促进会部分专家考察元侎基地。

  据了解,林日传在龙泉市选择一批生态很好的山区老村梯田作为自然农法种植有机稻米的基地,并创办了浙江龙泉元侎农业有限公司,10年的坚持,稻米基地已连续8年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目前,每斤近百元的成品米俏销多地,还开发出“发芽伍米浆粉”“全植物蛋白营养粉”等深加工产品。2022年,林日传在杭州与中国有机大会签约“龙泉有机漫村”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发展有机稻米种植,带动山区农民共同致富。

  “龙泉有近40万亩高山田地,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对发展山区农业带动农民致富意义重大。”林日传说,自然农法可以留住大地原香,不仅可以改变山区农业的落后现状,通过发展健康养生农业,让山区乡镇和留守农民增加收入,而且也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更健康。

【责任编辑:韩冰玉】